(1)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囊腫 係因外傷將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腫壁為上皮結構,但基底細胞層為囊壁外層 角質層為囊壁內層並充滿角質物於腔內。
本病好發於頭皮 頸部及臀、背部。單發或多發 直徑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緩慢增大,質軟硬而具囊性感 基底可移動,與皮膚常有粘連。皮膚表麵沒有似皮脂腺囊腫的開口小孔 無疼痛,如發生於受壓部位時才有壓迫性疼痛。可並繼發感染 據記載有惡變的可能。
(2)皮樣囊腫:常為先天性病變 由於胚胎期上皮殘留而發生,屬錯構瘤,是由於偏離原位的皮膚細胞原所構成 除囊壁表皮細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 腔內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皮脂等粥樣物及有毛發。
多為局限性囊樣腫物 幼兒及青年期發現,緩慢生長、體積不大 為柔軟圓形或較硬的囊性腫塊。位於皮下,與皮膚無粘連 而與基底組織粘連甚緊,不易推動,好發於眼眶周圍 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為四肢 胸背也見發病,長期生長的可發生癌變。
(3)粉瘤由皮脂腺囊管口閉塞或狹窄所引起皮脂瘀積形成 腔壁為上皮細胞構成,無角化象,囊外為纖維結締組織 其內充滿皮脂物逐漸分解為半流質狀物質,含有大量膽固醇結晶。
皮膚囊腫的檢查:病理活檢可確診。
皮膚粘連的鑒別診斷:
一、位於真皮內
1.部液樣囊腫
多發生於40-50歲女性皮損好發於遠端指關節背側麵,多單發。大小約3-15m呈半透明、光滑:柔軟,為皮膚色囊腫腔為我液,其中散在有星狀纖維母細胞。
2.粟丘疹
多見於女性任何年齡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多發生於大疤性表皮鬆解症,先天性外胚葉缺損,遲發性皮膚哢琳症皮膚磨削術後。原發性皮損好發於眼瞼、顴部;繼發性者好發於耳廓手背、前臂。大小為粟粒大質硬,挑破見白色皮脂樣物。
3.毛根鞘囊腫
過去叫皮脂腺囊腫中年女性多見,好發於頭部,與表皮囊腫不易區別後者常見於麵、頸息幹。本病囊壁為鱗狀上皮組成,與毛囊峽部細胞相似。腔的內容為嗜伊紅物質。
4.多發性脂囊瘤
可發生於各種年齡男女均可見。皮損好發於前胸中下部、及陰囊可單發或多發,呈正常皮色或黃色,直徑數毫米至 1-2 cm質軟,小者略硬。腔內容為油樣或奶酪狀。
5.表皮囊腫
較常見好發生於青年,兒童,老年少見直徑在0.5-5cm,正常皮色,圓形有彈性,質略硬。囊壁為正常皮膚囊腔內充滿角質。可單發或多發,常發生於頭皮麵部、頸及軀幹。
6.支氣管源性與甲狀腺舌骨導管囊腫為先天發育異常多見於胸骨切跡上方頸前或腳。生後不久發生、多單發損害較小,常伴有瘦管。二者表現相似其囊壁均為假複層柱狀上皮組成,可見上皮細胞纖毛突人囊腔。
7.陰莖中線囊腫
為先天發育異常多見於青年人和兒童。皮損位於陰莖腹側,尤其是龜頭中線直徑約數毫米。囊壁為假複層上皮,有些上皮細胞漿呈透明。
8.發疹性衰毛囊腫
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為毛囊性小的囊腫,大小為1-2mm。表麵可有癡皮及臍窩常見於胸部、也可見於四肢相幹、背部囊壁為鱗狀上皮,囊腔為板層狀角質及合毛。囊壁凹陷形成毛囊樣結構。
二、位於皮下組織
1、皮樣囊腫:生後即有多單發。皮損常位於眼周、麵部腹背中線,體表各處均可發生。直徑不超過2 cm囊壁由複層鱗狀上皮組成,但與表皮囊腫不同。其囊腔內含有各種表皮附屬器如毛發,含毛發的毛囊突人腔內。
2、巧克力囊腫又叫“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說,這是子宮內膜“跑”到了卵巢組織內部,並和子宮同步出現周期性出血,這些陳舊血液,日積月累變成了巧克力樣的顏色,故叫巧克力囊腫。
1、應特別注意對皮膚的護理。要講究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2、對囊腫不可用力擠壓。以免人為刺激引起發炎。囊腫較大者可爭取手術摘除。
3、如有繼發感染。可作局部濕熱敷。及時服用抗菌藥物。待炎症消除或控製後再作囊腫摘除術。
4、如發現囊腫已經化膿。則應去醫院作切開引流。待創口愈合後方可再作囊腫摘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