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B超或CT圖像,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症狀。
鈣化灶的鑒別診斷:
1、鬆果體鈣化 位於鞍背上端後上方約3cm處,後前位居中線。成人顯影率達40%,在10歲以下很少出現。其位置較為恒定,是較好的定位標誌。
2、大腦鐮鈣化 正位上位於中線,呈帶狀或三角形,出現率約為10%。
3、床突間韌帶鈣化 為蝶鞍前後床突間的韌帶鈣化,使蝶鞍呈“橋形”。
4、側腦室脈絡從鈣化 居中線2.5cm內不規則影,出現率低於0.5%。
其它 少數情況下還可見到基底節區、小腦齒狀核、頸內動脈虹吸段、小腦幕、岩床韌帶以及硬腦膜的局限性鈣化。
二、分類
肝鈣化灶
隨著B超和CT的普及,肝髒鈣化灶性病變的檢出率明顯增加,肝內鈣化灶是否疾病,是否需要治療一直是困擾廣大群眾的疑問,因此有必要了解肝內鈣化灶的相關知識。
肝內鈣化灶指在B超或CT圖像上肝髒內出現類似結石一樣的強回聲或高密度影像,在20~50歲的人群多見,男女出現率均等,一般為單個鈣化灶,右肝多於左肝,很少同時出現左右肝鈣化灶。形成肝內鈣化灶的病變很多,包括①肝內膽管結石,是最常見的因素;②肝內慢性炎症或創傷;③寄生蟲感染;④肝髒良惡性腫瘤和肝內轉移瘤鈣化;⑤先天發育形成,子宮內的胎兒有肝內鈣化灶形成,常合並先天畸形,發現率為0.057%。
診斷和鑒別肝內鈣化灶首選B超;CT分辨率高,顯示鈣化清晰,主要用於B超難於鑒別肝內鈣化灶,尤其懷疑肝內轉移瘤時。多數肝內鈣化灶是在正常體檢時偶然被發現,對於肝內單個或多個孤立無融合的鈣化灶,無自覺症狀和體征,肝髒大小和形態無異常者,可能與先天發育、營養不良、鈣磷代謝紊亂或損傷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某些病變,如肝內膽管結石、肝膿腫或肝髒創傷愈合後改變。這類肝內鈣化灶的B超圖像特點是:呈“品字”或“等號”狀分散的強回聲,走行於膽管腔外,後方大多無聲影或淡的聲影,同時無肝內膽管擴張。對這類肝內鈣化不需治療,為了慎重起見,對於這類鈣化灶可以隨訪觀察達2~3年,每3~6月複查B超檢查。
肝內膽管結石形成的鈣化灶B超圖像特點是:後方伴聲影的強回聲團走行於肝內膽管內,一般多發呈串珠樣。如果強光團周圍出現液性暗區,同時伴有近側膽管狹窄和遠側膽管擴張,更能確定為肝內膽管結石。CT能清晰地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的部位、大小、形態及伴隨病變,增強掃描還可確定B超難以顯示的局限性輕度膽管擴張和肝萎縮,並除外其它病變。
原發於肝髒的良性腫瘤中,以肝海綿狀血管瘤鈣化多見,分隔瘤體的纖維隔和小血管可發生鈣化,呈斑點狀或條帶狀。原發性肝癌鈣化罕見,發生率僅為0.36%~1.2%,多見於纖維板層樣肝細胞癌和肝母細胞瘤,前者多見天青少年,後者多為5歲以下兒童,鈣化灶出現於腫瘤內部,呈星狀或結節狀。肝內轉移瘤鈣化灶是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肝髒形成的癌灶,多見於直徑3cmc以上的病灶,小於2cm者較少鈣化,鈣化可分布於腫塊中心或周邊,有的分布於整個病灶中,轉移瘤的B超圖像的典型表現為“牛眼”征,即邊緣為低回聲中心為高回聲。轉移瘤的CT表現也是多種表現,呈砂粒樣鈣化、不規則斑片狀或斑點狀鈣化。總之,轉移瘤的鈣化灶的分布和形態沒有明顯的規律性。懷疑為肝內轉移瘤鈣化灶者,首先要考慮大腸癌轉移,其次為乳腺癌、胃癌、甲狀腺癌、卵巢癌、肺癌、平滑肌肉癌、胰島細胞瘤、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等轉移,因此要積極尋找原發癌灶。腫瘤鈣化的發病機理仍不清楚,可能與營養性鈣化,即腫瘤因出血或缺血變性壞死而引起或腫瘤本身分泌一些物質如糖蛋白和粘多糧導致鈣化有關,肝內轉移瘤鈣化常常伴有堿性磷酸酶升高,可能腫瘤鈣化會加速腫瘤細胞的死亡。鈣化的腫瘤細胞是必然死亡的細胞,因此,腫瘤伴有鈣化常提示預後較好。但是,鈣化灶不能作為診斷原發還是繼發性腫瘤的依據,更無法鑒別其良惡性,應綜合臨床表現、影像學和輔助檢查等多方麵資料,必要時在B超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以獲得組織學診斷結果。
肝髒寄生蟲病也可以出現鈣化,常見有肝包蟲病和肝血吸蟲病,前者多見於牧民,後者多為疫區的農民和漁民。肝包蟲病肝髒的病灶是無數小囊泡集而成,呈彌漫浸潤生長,與正常肝組織界限不清楚,囊璧有鈣鹽沉積。在B超圖像上呈囊腫伴有聲影的強回聲,CT表現為病灶邊緣模糊不規則,可見廣泛顆粒或不定形鈣化,病灶中心部可發生液化壞死,增強掃描病灶不強化,大量的鈣化和浸潤灶中大小不等的囊狀低密度區是特征性CT征象。肝血吸蟲病的B超和CT圖像隨感染程度不同呈現多種表現,特征性圖像為肝包膜鈣化,肝實質的間隔樣鈣化,共同圍成“地圖肝”或“龜背樣”表現。肝內慢性炎症以肝結核和肝膿腫多見,少見於黴菌病、布魯菌病、門靜脈血栓形成和結節性病。這類鈣化灶缺乏特征性B超和CT圖像,難於與原發性肝癌和肝內轉移瘤鑒別。但是,X線平片的診斷很大,平片上50%肝區見均勻彌散於肝左右兩葉的鈣化灶,90%大小為8~12mm,個別融合性鈣化灶可達3~4cm,而且65%患者胸片上可見肺結核征象。肝膿腫鈣化多發在愈合期,發生於囊璧或病灶邊緣,甚至在肝膿腫愈合後十多年B超或CT檢查仍顯示較完整鈣化環,並清晰地勾畫出原始膿腫的大小和形態。肝髒創傷愈合過程中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鈣鹽沉積形成。
前列腺鈣化灶
前列腺鈣化,纖維化,是前列腺發生炎症愈合後留下的疤痕,是前列腺結石的前兆。前列腺結石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症,一般通過B超檢查能看到這些病變。由於前列腺結構特殊性,發生鈣化、結石一般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前列腺鈣化(纖維化)、結石上會滋生細菌,所以又是前列腺炎反複發作的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前列腺囊腫多發生於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臨床表現排尿梗阻或大便梗阻,排尿梗阻常會引起急性尿瀦留。有時從尿道流出濃性分泌物,指肛檢查可觸及前列腺有波動感,但常在後期方出現。偶有膿腫破入尿道、直腸、會陰或膀胱周圍間隙,引起結締組織炎。但有的病人可能無發熱,主要表現下尿路梗阻,不少病人並有附睾、睾丸炎。囊腫外科主要通過引流,如會陰切開引流或經尿道前列腺切剖引流。前列腺中的鈣化點多為前列腺慢性炎症引起的鈣化或者前列腺結石,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也無需治療。
心肌鈣化灶
是由中~重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引起心肌纖維持續性和(或)反複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所產生的結果,導致逐漸發展為心力衰竭的IHD,即慢性缺血性心髒病。肉眼觀:心髒體積增大,重量增加,所有心腔擴張;心壁厚度可能正常,伴有多灶性白色纖維條索或條塊,甚至透壁性瘢痕;心內膜增厚並失去正常光澤,有時可見機化的附壁性血栓。光鏡下,廣泛性、多灶性心肌纖維化,伴鄰近心肌纖維萎縮和(或)肥大,常有部分心肌纖維肌漿空泡化,尤以內膜下區明顯,以及陳舊性心肌梗死或瘢痕灶。臨床上可表現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現在的醫學認為人的心肌鈣化或則心肌纖維化後,心肌細胞不能再生。中醫謝天方在第三屆國際傳統醫藥大會上首次提出,人的心肌纖維化或者心肌鈣化以後,心肌細胞完全能夠再生,並前鈣化了的心肌血管也能再生長出新鮮的血管來。經眾多著名心腦血管病專家結合現代醫學用現代高科技臨床觀察確定表明,中藥心腦通脈的確具有激活心肌休眠靜止中的心肌幹細胞,能夠促使心肌細胞再生。
腎鈣化灶
腎髒局部組織變硬、鈣化,基本是沒有危害,一般是後天逐漸形成,局部組織反複炎症造成鈣物質沉積及各種原因所致。鈣化灶是檢測到的腎內的鈣質沉積.一般不能自行消失,隻有少量可以被組織吸收. 若不繼續發展或發生病變一般不不會造成其他的影響。腎鈣化灶要定期檢查,多數情況下,腎鈣化灶隻是人體細胞壞死之後產生的一些特殊的變異,人體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一些細胞壞死是正常現象,壞死之後,自身循環不暢,從而沉著下來,形成鈣化斑,在b超下顯示出類似於結石的亮點。
三、預防
預防前列腺鈣化在生活上調理常識主要有:
(1)不能勞累過度,不能熬夜,生活有規律,起居有常,防感冒,感冒、勞累過度容易導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前列腺疾病的反複發作;
(2)忌食辛(如:海鮮,特別是蝦)辣食物,忌酒(飲酒易引起前列腺病複發),忌煙;多飲水,多排尿,保持大小便通暢,以幫助前列腺分泌物排除;避免久做不動,長時間駕駛機動車時要注意坐椅散熱,定時下車活動及飲水,排尿;堅持適當的身體鍛煉,改善血液循環利於局部炎症吸收;飲食營養豐富,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3)少吃肉類食品,肉類食品及酸性食品(如:旦黃、乳酪、甜點、金*魚、比目魚等)食用過多會造成酸性體質,易患多種疾病;
(4)多食堅果類食物(生南瓜子、果仁),多食蔬菜、水果、蜂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