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腎山藥歸參湯
用料:豬腎1個,山藥5克,當歸5克,黨參5克,生薑1片,鹽適量。
做法:將豬腎從中間縱切成兩片,挖去中間筋膜臊腺,切成片,用清水漂洗幹淨,放入鍋內,黨參、當歸入布袋後放入鍋內,加水800克,共煮沸後加入生薑、鹽、小火煨至豬腎熟爛,去藥袋,再將山藥搗碎下入鍋中,稍煮即成。飲湯吃豬腎,可經常食用。
功效:益氣、補腎、養血,適用於盜汗伴夜間驚醒者。
2、生地黃雞
用料:生地黃250克,烏骨雞1隻,飴糖150克。
做法:首先將雞清洗幹淨,然後地黃、飴糖和勻,藏入雞腹中,放入鍋中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於盜汗少食,腰背痛,骨髓虛弱,身重氣乏者。
3、羊肉黃芪桂圓湯
用料:羊肉90克,黃芪15克,桂圓肉10克,山藥15克,鹽、麻油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成絲,山藥去皮洗淨搗碎,與羊肉絲、桂圓肉、黃芪一同放入燒鍋中,加水800克,加熱煮沸,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湯濃,揀去黃芪,加入鹽、麻油調味,即成。每天吃一次,連服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脾益腎,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寧心安神,適用於小兒病後體弱盜汗,飲食量少。
4、韭菜肉餅
用料:韭汁、瘦豬肉各30克,鹽適量。
做法:韭菜洗淨,搗爛取汁,瘦豬肉剁成肉餅,同韭菜汁拌勻,鹽調味,蒸熟,1日分2次食用。
功效:適用於小兒盜汗。
5、魚腥草烏梅蜜
用料:魚腥草20克,酸棗仁20克,烏梅12克,小麥30克,蜂蜜適量。
做法:以上前四味曬幹研成粉末,加蜂蜜煉成丸,丸重5克。日服3次,每服1丸,溫開水衝服。
功效:益陰斂汗、清熱解毒、養心安神。適用於虛汗、盜汗。
6、麥棗糯米粥
用料:小麥60克,紅棗15克,糯米15克。
做法:將小麥、紅棗、糯米分別洗淨,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每日一次,連服5~7天。
功效:補脾和胃、斂汗安神,適用於病後身體虛弱,夜間盜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