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衛生
講究個人衛生不易染上虱病或疥瘡。過多用肥皂熱水擦洗者,在冬季易發生皮膚幹燥、瘙癢或破裂。
2、內因
(1)遺傳:如魚鱗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等。
(2)胎傳:如胎傳性梅毒。
(3)食物:如對某些食物過敏而發生的蕁麻疹。
(4)代謝障礙:如皮膚澱粉樣變、皮膚鈣沉著症等。
(5)精神因素:如多汗症、膽堿能性蕁麻疹、斑禿、神經性皮炎等。
(6)其他:如內分泌紊亂、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障礙、神經因素、內髒疾息等都可伴發皮疹。
3、氣候與季節
有些疾病與季節有關,如多數銀屑病、濕疹在冬季加重,多形性紅斑及玫瑰糠疹易發生於春秋季,痱子多發生於夏季,凍瘡易發生於冬季寒冷又潮濕的地方。
4、物理因素
因摩擦、壓力等所致的皮膚損害有雞眼、胼胝及壓瘡等,因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有燙傷、凍瘡等,放射線可引起放射性皮炎,受光照射後可發生光感性皮炎。
5、生物因素
(1) 細菌,如球菌所致癤、毛囊炎、癰、丹毒及膿疤瘡,杆菌引起麻風及皮膚結核;
(2) 病毒,可致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帶狀皰疹、單純皰疹;
(3) 螺旋體,引起梅毒、雅司等;
(4) 真菌,引起各種淺部、深部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