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作息不規範,很容易患上老年心房纖顫,它的出現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導致的。都是因為養成了下麵說到的這幾種壞習慣,趕緊來看看。
房顫的病因治療至關重要,積極治療原發性心髒病,才容易使房顫轉複為竇性心律,並使之轉複後長期維持。即使不能治愈病因,能解除血流動力學異常也很重要。在缺血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心肌病等所致房顫者,當心肌缺血改善,心衰糾正,血壓控製良好的情況下,房顫轉複的機會增加,並能長時間維持竇性心律。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並房顫患者,實行手術去除病因後,許多患者能在複律後長期維持竇性心律。
一、藥物治療
1、包括藥物複律。控製心室率及抗凝。藥物複律的適應證:①持續性房顫小於半年,或經超聲檢查證實心房內無血栓;對於陣發性房顫病人,在房顫發作或發作間歇期均可以治療。②電複律後用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2、藥物複律:奎尼丁、氟卡尼、普羅帕酮、胺碘酮等。
對老年患者,胺碘酮有許多優點,由於該藥作用時間持續幾天,即使患者忘記服藥,或每次劑量達不到等都不重要。通常不引起也不加重傳導障礙。用藥期間注意甲狀腺功能減退,竇性心動過緩等,一般少見肺纖維化。本藥與地高辛合用時,有協同作用,應注意減量。
3、控製心率:對於已不適合藥物轉複,或藥物及電複律轉複失敗的老年患者,治療目的是控製心室率。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洋地黃、β-受體阻滯藥、鈣離子拮抗藥、胺碘酮等。
當一種藥物不能滿意控製心室率時,可以兩種合用,如胺碘酮與地高辛合用,或地高辛與美托洛爾(倍他樂克)合用。理想的心室率控製目標為60~80次/min,輕度活動不超過90次/min。
4、預防房顫的複發:即複律後竇性心律的維持。無論是藥物複律還是電轉複竇性心律後,都需要藥物來維持竇性心律,如不維持,1年內房顫的複發率可達70%~75%。一般來說所有用於複律的藥物均可用作預防房顫的複發。在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預防房顫複發時,應注意病人的年齡(>60歲),基礎心髒病類型、病變程度、房顫持續的時間(≥3~6個月),心功能(Ⅲ級以上)等,以便更好的掌握藥物的選擇及劑量。
二、非藥物治療
1、同步直流電複律:是借助電除顫複律器,使房顫轉複為竇性心律。其原理是瞬間內給予心髒以強大電能,使心房肌細胞在短時間內同時除極,消除顫動波,從而重建竇性心律,采用同步電複律裝置,以R波觸發複律器放電,分為體外及體內複律。優點:安全、迅速、成功率高。電複律成功後血流動力學明顯改善,心髒射血分數明顯增加,病人症狀減輕。生活質量改善。適應證:
2、射頻消融治療:射頻消融主要應用於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有明顯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製的持續房顫患者。最早采用的是房室結消融術,造成永久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然後配合起搏治療,改善病人症狀和血流動力學效應。近年來,開展改良術即為選擇性消融房室結慢徑,改良房室結的傳導,減慢房顫的心室率,多數病人術後可不需永久起搏治療。
3、外科治療:主要包括希氏束離斷術,“走廊術”及“迷宮術”。目前臨床普遍采用“迷宮術”。其主要機理是在一係列切口之間,引導心房同時激動以消除房顫,即通過一係列切口打斷常見的折返環,建立一條特殊的傳導通路,使心房電活動同步。該手術既保留了竇房結至房室結的“走廊”,又使竇房結的衝動能傳導到各心房肌組織,使心房肌能收縮一致。
4、起搏治療:臨床上對於一些慢性房顫病人,特別是老年房顫患者,應用起搏器治療已成為一種手段。有些還合並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植入心髒起搏器(VVI或VVIR型),可彌補心室率慢及房顫心室律不規則導致的心室充盈不足,有助於改善心髒功能,並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提供條件。
三、抗凝治療、預防栓塞
房顫並合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年發病率達5%,為非房顫患者的6倍。房顫時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縮,血液在心房內淤滯有利於血栓的形成。血栓脫落後可隨血流移動,導致全身不同部位的栓塞。因此許多學者主張積極予以抗凝治療。目前用藥主要為:
1、阿司匹林:為血小板聚集抑製劑,該藥乙酰基與環氧化酶結合,抑製花生四烯酸變成前列腺素H2和G2。使血小板不產生TXA2,降低血小板集聚度。一般以小劑量為宜,75~150mg/d,最大可應用300mg/d。主張早8時服用,此為最佳治療時間窗。
2、華法林:為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物,阻礙維生素K的代謝,致使維生素K缺乏,依賴於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減少,從而達到較好的抗凝作用。口服華法林一般2~7天才出現抗凝活性,停藥後還可持續2~5天。華法林副作用:皮疹、胃腸道反應,最嚴重者致大出血,年發生率為2%~4%。
偶爾短暫發作又無明顯不適者預後良好,亦不需治療。持久房顫,心率較快,心髒基礎較差如AMI或並發難治性心衰者則預後較差。
人都會有老年心房纖顫,所以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時候一定要注意衛生,否則很容易招來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