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8-02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孩子一旦發燒,做父母的就慌了手腳,如果遇到高燒更是驚慌失措。了解小兒發燒的相關醫學常識,才能科學應對和處理孩子發燒的情況。以下就是關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介紹。

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

三類發燒情況三種應對方法

 

1、體溫38℃以下 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幹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采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 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藥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體溫39℃以上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

 

家長應對兒童發燒慎防兩大意外

 

1、蠶豆病兒童發燒不宜使用解熱鎮痛藥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而蠶豆病患者在發燒時如果使用解熱鎮痛藥可能會引起溶血。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廣東兒童來說,其發生蠶豆病的幾率比較高,因此在這類發燒兒童的退熱用藥上應該特別注意。因為對於由蠶豆病的發熱患者來說,使用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如百服寧、泰諾、美林)都需要非常的慎重,最好避免使用,而是選擇中藥製劑。

 

2、嬰幼兒發燒別捂汗 體表散熱是關鍵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認為發燒的時候應該蓋上被子捂一身汗,但是這種土方法並不適用於嬰幼兒,甚至還是適得其反。

 

嬰幼兒絕對不能用捂的辦法(退燒),因為兒童是通過體表散熱的,所以一定要讓他的衣物寬鬆,而且不能穿得過多,如果穿得太多可能導致體溫短時間內急劇上升,甚至可以引起高熱驚厥。#p#副標題#e#

 

新生兒發燒如何對症下“藥”?

 

新生寶寶發燒對於父母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退燒也就成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如果此時隨便服用退燒藥,往往會適得其反。寶寶發燒,究竟該怎麼辦呢?

 

新生寶寶比較容易發燒,這是由於新生寶寶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熱功能都較差。當生病、環境溫度改變或喂水不足時,都可以引起發燒。

 

1、對症下“藥”

 

父母在應對新生寶寶的發熱前應進行初步評估,分析可能導致發燒的原因,即區別發熱是環境因素所致還是疾病因素所致,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措施。

 

新生寶寶體溫調節功能尚不成熟,在過分保暖或喂水不足時而導致的煩躁、哭鬧、周身皮膚潮紅、手足發燙和尿少,且體溫不超過38度時不宜隨便服藥。此時應采用物理方法降溫。

 

環境降溫 室溫最好調至22—24度左右。當室內溫度高時,可以在地麵上潑涼水,用涼水拖地板,或啟動空調機,加速室內通風,使室溫下降,可利於高熱新生寶寶散熱。

 

(1)冷敷法—— 這個方法簡便易行,將冷毛巾敷於頭部,待毛巾變暖後更換;枕冰袋方法,將冰袋置於額頭上或置於腦後。

注意事項:皮膚和冰袋之司要用毛巾或手絹隔開,以免寶寶不舒服或局部組織凍傷。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減慢或腹瀉。

 

(2)溫水浴——將新生寶寶衣物解開,用約37度左右的溫水擦洗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新生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利於散熱;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15分鍾,約4—6小時一次。

注意事項:將門窗關好,不可有對流風或直吹風,室溫在24—26度之間,水量以沒至軀幹為宜。

 

(3)酒精浴——對39度以上高熱的新生韋寶。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著擦寶寶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新生寶寶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注意事項:酒精浴擦拭的方法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腋下——上臂外側——手臂:腋下——上臂內側——手心;下肢:側髖部——大腿外側——足背;腹股溝——大腿內側。

 

2、疾病因素——謹慎用藥

 

因感染引起的發燒屬另一種情況。若新生寶寶發熱時伴隨有反應轉差,麵色蒼白,食欲減退,手足發涼,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發熱,此時應迅速帶寶寶去醫院,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藥物降溫。

 

間隔用藥退燒藥一般都在寶寶中心溫度(肛溫或腋溫)超過38.5度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

 

少量使用——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水劑較溫和。栓劑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寶寶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須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

 

單獨使用——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地互相並用,因為劑量不好控製,單獨使用比較安全。另外,服退燒藥須遵醫囑。因為遐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過多地給寶寶服用退燒劑,寶寶非但不會退燒,反而會燒得更厲害。#p#分頁標題#e#

 

3、藥物禁忌

小兒退燒片、阿斯匹林、APC等這些人們熟悉的退燒藥,對新生兒來說是絕對不可以使用的。否則容易出現體溫突然下降甚至不升、皮膚青緊、貧血及便血、吐血、肚臍出血甚至腦內出血的現象。阿斯匹林類的藥物,會在血中與膽紅素爭奪白蛋白,增加了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可能性。APc中含有咖啡因,對新生兒的神經係統造成傷害。

 

4、護理指南

新生寶宋發高燒,父母不必緊張,隻要按照以下各種建議,觀察新生寶寶活動、補充水分、必要時適度退燒,寶寶的病情就會逐漸好轉。

 

5、環境適宜

應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安靜,溫度保持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風次,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於寶寶的休息。

 

每4小時測體溫次,高溫寶寶每1—2小時測一次。用退熱藥後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麵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並與醫生聯係。

 

新生寶寶發燒伴有口幹、囟門凹陷、少尿等症狀時,要想到脫水熱的可能性,此時一定要多喂點涼白開水,同時還可適當給些鎮靜藥,嚴重的應送去醫院治療。

 

發熱的寶寶衣服不宜過厚,特別是新生寶寶不可裹得太緊,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新生寶寶體溫在38.5度以上時,若發熱時包裹更緊,容易導致驚厥發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高熱抽風。

 

6、接觸降溫

在降溫時必須注意,一旦體溫下降就應解除降溫措施。對新生寶寶高熱,除采用物理降溫外,還必須找出高熱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進行治療。

 

7、慎用藥物

低燒的新生寶寶不宜服用退燒藥,因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寶宇的汗腺尚不發達,退燒藥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新生寶寶不宜擅用。

 

高燒後的新生寶寶易發生便秘,可試用肥皂條沾水塞入肛門,但不要給寶寶服瀉藥。

 

8、發熱過程中的就醫指征

一般發燒會持續2—4天,如果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果發現新生寶寶在發燒的同時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瀉、頭痛、嘔吐、尿色改變、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紅、腫、疼等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以上關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希望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掌握正確的醫學常識,才不會讓你在寶寶高燒時而手足無措。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