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教你從皮膚顏色辨疾病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2-10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老中醫教你從皮膚顏色辨疾病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望”就是指看外形,皮膚,舌苔,神色等等,這裏我們著重講講皮膚顏色與疾病的關係。

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日曬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主要由3種色調構成:黑色、黃色、紅色。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對判斷疾病很有幫助。如果一個人皮膚的顏色與其平時的膚色有較大的改變,並排除了正常的外來影響,就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白色 皮膚黏膜變得蒼白,一般是由皮膚的毛細血管痙攣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減少(貧血)所引起。麵色蒼白,唇與指甲色淡白,這是貧血或外傷失血、咯血、吐血較多的緣故;麵色白且浮腫,多見於腎病;若白兼鬆弛未有彈性,表示營養不良或缺乏蛋白質;神經衰弱或長期受精神刺激,臉色也呈灰白。局部皮膚變白與周圍膚色有明顯界限,這是“白癜風”症狀。

深色 身體的裸露部位,皮膚的顏色比其他部位略深。如果這些部位的色素明顯加深,或者其他部位也出現了色素沉著,並排除了日曬因素,就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可能。

婦女在妊娠3-4個月以後,臉上可出現對稱性黃褐色或淡黑色斑塊,這種色斑稱為妊娠斑,絕大多數沒有病理性意義,僅有少數與全身性疾病有關,常見者為慢性肝病或女性生殖係統疾病。

紅色當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流加速以及血液中紅細胞數目增多後,可使皮膚呈紅色,一般體現於肺炎、肺結核等發熱性疾病。如果整個鼻子通紅,那就是心髒負擔過重了,應立即放鬆、休息並戒煙,少吃脂肪類食物。

#p#副標題#e#

黃色過多食用胡蘿卜、南瓜、橘子汁等蔬菜或果汁後,可使血液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皮膚變黃,但一般僅出現在手掌與足底之間。長時間服用黃顏色的藥物也可使膚色變黃。

若鞏膜和臉色黃如橘皮而明顯,可能是急性黃疸型肝炎;臉色深黃明亮,並伴有全身皮膚發黃則可能是膽道堵塞;臉色淡黃無華,大多是慢性腸胃病,消化不良或有腸寄生蟲。

青紫色多為有疼痛、瘀血或小兒驚風所致。哮喘、肺原性心髒病、肺氣腫或呼吸循環功能障礙膚色也呈青紫;患有癲癇抽搐時,臉部出現青紫。

灰色臉頰發灰說明身體缺氧,肺部功能不佳,應多散步、慢跑並補充綠色蔬菜,同時增加蛋白質、礦物質和粗纖維的攝入。

黑色眼圈發黑,眼神無光,則是腎髒負擔太重的表現,應少吃鹽、糖和咖啡,多吃紅蘿卜和白蘿卜。

晦暗色多為久病、重病患者。晦暗一旦突然變得兩顴泛紅如妝,謂之“回光返照、殘燈複明”,一般是死亡的預兆。除此之外,患有慢性腎炎,婦女月經不調等症,除麵色晦暗外,唇邊、眼圈則出現明顯的晦暗黑緣。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患者,其狀是麵如煙熏,甚為晦暗。

看明白了中醫上通過皮膚顏色能看出你這麼多的病症,也學著自己給自己看看吧!看看自己最近氣色怎樣,需要預防什麼疾病嗎?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