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神經內科>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簡介

相關問答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進入顱內或椎管內的蛛網膜下腔所引起的綜合征。它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其中70%~80%屬於外科範疇。臨床將蛛網膜下腔出血分為自發性和外傷性兩類。此處描述的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腦血管意外的15%左右。

【詳情】

01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為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破裂,占57%,其次是高血壓腦出血。但有些患者屍解時仍不能找到原因,可能為動脈瘤或很小的動靜脈畸形(AVM)破裂後,血塊形成而不留痕跡。此外,大多數屍解未檢查靜脈係統或脊髓蛛網膜下腔,這兩者均有可能成為出血原因。

  動脈瘤為最常見的出血原因,文獻統計表明動脈瘤出血占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的52%。此外,尚有一部分查不清死因者,其所占的比例受診斷條件影響,過去曾高達46.3%。隨著檢查手段的進步,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檢出率增加,不明原因的比例下降為9%~20%。血液病、顱內感染、藥物中毒等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者也偶見。

  吸煙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相關因素,約半數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例與吸煙有關,並呈量效依賴關係。經常吸煙者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係數是不吸煙者的11.1倍,男性吸煙者發病可能性更大。吸煙後的3h內是最易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時段。酗酒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好發因素,也呈量效依賴關係,再出血和血管痙攣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並影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後。擬交感類物使用者易患蛛網膜下腔出血。如毒品可卡因可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罹患高峰年齡提前至30歲左右。高血壓病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並發症,並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具有相關性。高血壓與吸煙對誘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具有協同性。文獻報道,高血壓患者同時吸煙,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比不吸煙且無高血壓的正常人高15倍。但其他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也可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增高。口服避孕藥是否增加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目前尚有爭議。最新研究認為,35歲以下服用避孕藥並不增加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但可增加35歲後服用避孕藥者發病的危險性,特別是同時患有高血壓病的吸煙女性。激素水平可能影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病率。尚未絕經且不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罹患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比相仿年齡已閉經的女性低。未絕經女性如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月經期是高危時期。絕經期使用激素替代療法能降低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

02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進入顱內或椎管內的蛛網膜下腔所引起的綜合征,此病的並發症具體如下。

 一、神經係統並發症

1、遲發性缺血性障礙:又稱症狀性腦血管痙攣。由於腦血管造影或TCD提示腦血管痙攣者,不一定出現臨床症狀。隻在伴有腦血管側支循環不良情況下,rCBF

2、腦積水:出血急性期腦積水發生率約為20%,常同時伴有腦室出血。出血後期腦積水則多與腦脊液吸收障礙有關。慢性腦積水的發生率各家報道差異較大,從6%~67%不等,主要與腦積水判斷標準、評價時間不同有關。有再出血和腦室出血史的患者腦積水發生機會更多。

二、全身係統並發症

  嚴重的全身並發症是23%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原因,好發於危重病人和高級別的病人。因此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全身係統並發症的重要性與防治遲發性缺血性障礙和再出血一樣重要,應引起重視。

1、水、電解質紊亂:常見低血鈉,見於35%病人,好發於出血後第2~10天。可加重意識障礙、癲癇、腦水腫。

2、高血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血糖增高,特別是見於隱性糖尿病的老年病人。

3、高血壓:多數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有代償性血壓升高(Cushing反應),以應答出血後的腦灌注壓降低。

三、全身其他髒器並發症

1、心髒:心律失常見於91%病人。高齡、低血鉀、心電圖有Q-T間期延長者易發生心律失常。常見有室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遊走心律、束支傳導阻滯等,多為良性過程,但少數病人因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室撲等而危及生命。

2、深靜脈血栓形成:約見於2%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約半數病人可發生肺栓塞。

 3、胃腸道出血:約4%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有胃腸道出血。因前交通動脈瘤出血致死的病人中,83%有胃腸道出血和胃十二指腸潰瘍。

4、肺部:最常見的肺部並發症為肺炎和肺水腫。

03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典型症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腦卒中引起猝死的最常見原因,許多病人死於就醫途中。入院前病死率在3%~26%,死亡原因有腦室內出血、肺水腫以及椎-基動脈係統動脈瘤破裂等,即使送至醫院,部分病人在明確診斷並得到專科治療以前死亡。1985年的文獻報道,動脈瘤破裂後隻有35%的病人在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症狀和體征後48h內得到神經外科相應治療。

  一、誘發因素

約有1/3的動脈瘤破裂發生於劇烈運動中,如舉重、情緒激動、咳嗽、屏便、房事等。如前所述,吸煙、飲酒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因素。

  二、先兆

單側眼眶或球後痛伴動眼神經麻痹是常見的先兆,頭痛頻率、持續時間或強度改變往往也是動脈瘤破裂先兆,見於20%病人。有時伴惡心、嘔吐和頭暈症狀,但腦膜刺激症和畏光症少見,通常由少量蛛網膜下腔滲血引起,也可因血液破入動脈瘤夾層。瘤壁急性擴張或缺血,發生於真正蛛網膜下腔出血前2h~8周內。

  三、典型表現

  多驟發或急起,主要有下列症狀和體征:

  1、頭痛:見於80%~95%病人,突發呈劈裂般劇痛,遍及全頭或前額、枕部、再延及頸、肩腰背和下肢等。Willis環前部動脈瘤破裂引起的頭痛可局限在同側額部和眼眶。屈頸、活動頭部和Valsalva試驗以及聲響和光線等均可加重疼痛,安靜臥床可減輕疼痛。頭痛發作前常有誘因,劇烈運動、屏氣動作或性生活約占發病人數的20%。

 2、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冷汗:約3/4的病人在發病後出現頭痛、惡心和嘔吐。

  3、意識障礙:見於半數以上病人,可有短暫意識模糊至昏迷。17%的病人在就診時已處於昏迷狀態,少數患者可無意識改變,但有畏光、淡漠、怕響聲和振動等表現。

 4、精神症狀:表現為譫妄、木僵、定向障礙、虛構和癡呆等。

  5、癲癇:見於20%的病人。

04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應該如何預防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應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注意戒煙,限製飲酒控製血壓,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症都有助於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防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在當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或轉送醫院搶救治療

05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腰穿腦脊液檢查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用方法,特別是頭部CT檢查陰性者,但應掌握腰穿時機,蛛網膜下腔出血後數小時腰穿所得腦脊液仍可能清亮,所以應在蛛網膜下腔出血2h後行腰穿檢查,操作損傷引起的出血有別於蛛網膜下腔出血。除腦脊液檢查外還可做如下檢查。

1、頭顱CT平掃:是目前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檢查,其作用在於明確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否存在及程度,提供出血部位的線索。增強CT檢查,有時能判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如顯示增強的AVM或動脈瘤的占位效應。CT能了解伴發的腦內/腦室內出血或阻塞性腦積水。CT檢查的敏感度取決於出血後的時間和臨床分級,發病1h,90%以上病例能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積血,5天後85%的患者仍能從CT片上檢出蛛網膜下腔積血,1周後為50%,2周後30%。CT片上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量和部位與血管痙攣的發生有很好相關性,臨床分級越差,CT上出血程度越嚴重,預後越差。

2、腦血管造影:是本病的標準診斷方法,一般應行四血管造影,以免遺漏多發動脈瘤或伴發的動、靜脈畸形。

3、計算機體層掃描血管造影(CTA):通過螺旋CT薄層掃描,捕捉經造影劑顯影的動脈期血管圖像,進行計算機重建,可獲得良好的顱內血管三維結構。目前已能分辨2~3mm的動脈瘤,敏感性在77%~97%,特異性在87%~100%,血管的三維結構可按任意平麵進行旋轉,便於尋找病變原因和決定手術入路。

4、頭顱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過去認為頭顱MRI很難區別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實質信號,但目前研究提示MRI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出率與CT檢查相似。對後顱窩,腦室係統少量出血以及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判斷多發動脈瘤中破裂瘤體等,MRI優於CT。但價貴以及操作費時是其缺點。

5、經顱多普勒超聲(TCD):可以無創測得腦底大血管的血流速度,對臨床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血管痙攣有診斷價值,目前已作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血管痙攣的常規監測手段。

06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飲食宜忌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了常規的治療,飲食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該疾病對飲食並沒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飲食即可。

07西醫治療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規方法

  病因治療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根本治療。動脈瘤的直接夾閉不僅能防止再出血,也為以後的血管痙攣治療創造條件。除病因治療外,還可采取內科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一般處理:包括絕對臥床14天,頭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暢,限製額外刺激。避免各種形式的用力,用輕緩瀉劑保持大便通暢。低渣飲食有助於減少大便的次數和大便量。

2、監測:血壓、血氧飽和度、中心靜脈壓、血生化和血常規、心電圖、顱內壓及每天的出入水量等。

3、補液:維持腦正常灌注壓,對血管痙攣危險性相對較低者,可維持正常血容量;對血管痙攣高危病人,應采用擴容治療,並使血壓不低於180mmHg。

4、鎮痛:適當給予鎮痛劑。大多數患者的頭痛可用可卡因控製。焦慮和不安可給適量的巴比妥酸鹽、水合氯醛或副醛(三聚乙醛),保持患者安靜。

5、止血:目前對止血劑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的作用仍有爭論。一般認為,抗纖溶藥物能減少50%以上再出血。但抗纖溶可促使腦血栓形成,延緩蛛網膜下腔中血塊的吸收,易誘發缺血性神經係統並發症和腦積水等,抵消其治療作用。因此,對早期手術夾閉動脈瘤者,術後可不必應用止血劑。對延期手術或不能手術者,應用止血劑,以防止再出血。但在有妊娠、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動脈栓塞等時為禁忌證。

6、控製顱內壓:顱內壓低於正常時,易誘發再出血。當顱內壓接近舒張壓時,出血可停止。因此,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如顱內壓不超過12mmHg,此時病人多屬神經外科聯盟分級Ⅰ~Ⅱ級,一般無須降低顱內壓。當顱內壓升高或Ⅲ級以上者,則應適當地降低顱內壓。

7、症狀性腦血管痙攣的防治:目前症狀性血管痙攣治療效果不佳,應重在預防。

8、其他並發症的治療:心電圖異常者應給予α或β腎上腺素能阻滯藥如普萘洛爾(心得安)。水電解質紊亂、高血糖、腦積水等並發症治療與其他疾病中的治療相同。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