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血液內科> 急性失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性貧血簡介

相關問答

  急性失血性貧血是因外傷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礙等原因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內丟失,不僅影響血容量而且引起急性失血後貧血,其發生初期貯鐵並不減少。

【詳情】

01急性失血性貧血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急性失血性貧血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製簡述如下:

  (一)發病原因

  主要原因為外傷及某些失血性疾病。

  (二)發病機製

  急性大量失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是血容量急驟減少,動脈血壓降低。早期代償機製是通過心血管動力學的調整及腎上腺素能的刺激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輸血量增加、循環血量重新分配,皮膚、肌肉和脾、腎及胃腸道血管收縮,以保證重要髒器組織以及對缺氧敏感器官如心、肺、肝、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並通過血紅蛋白氧離曲線右移及紅細胞內合成更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使組織氧釋放增加。該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血容量不足。由於紅細胞和血漿是按比例丟失的,故測定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仍可在正常範圍。2~3天後血容量的恢複主要依靠水、電解質和白蛋白從血管外被動員入血,使血漿容量擴增,血液被稀釋,黏稠度降低,血流加快,有利於組織攝取更多的氧,但另一方麵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比容不斷下降,出現貧血。急性失血引起組織缺氧,可刺激腎髒產生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幼紅細胞增生,急性失血3~6天後幼紅細胞開始增生,7~10天達高峰,骨髓的代償能力取決於骨髓造血功能、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以及鐵供應是否充沛。

02急性失血性貧血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主要並發症為失血性休克。嚴重的可出現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崩);宮外孕、前置胎盤或分娩時的各種婦產科大出血;性交創傷大出血;支氣管擴張或肺腫瘤的大咯血;潰瘍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嘔血;各種手術外傷及外科手術時的出血等。

  出血後臥床休息,仍不免有口渴、惡心、氣促、極度頭暈甚至短暫意誌喪失。由於血循環的重新分布,患者手足厥冷,麵色蒼白,尿量減少;血壓、心輸出量及中心靜脈壓均降低,脈搏快而無力,並逐漸出現休克症狀,如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脈搏細數、皮膚濕冷、惡心嘔吐,最後昏迷。

03急性失血性貧血有哪些典型症狀

  急性失血性貧血的症狀主要有低血壓、脈搏細速、麵色蒼白、內出血、貧血、失水、心動過速、休克、意識喪失營養不良。

  急性失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失血的量和速度,以及患者原先的健康狀態和年齡,多數健康青年可以耐受500~1000ml(相當於10%~20%的血容量)的失血,很少引起症狀,也不致發生貧血,但約有5%的人因“血管迷走神經反應”而出現症狀,短期內失血量在1000~1500ml(總血容量的20%~30%),如健康青年人精神狀態穩定,經安靜休息,取仰臥位可不出現症狀,但活動後可出現心血管症狀及直立性低血壓,如失血量達1500~2000ml(總血容量的30%~40%),即使仰臥休息狀態下也可出現明顯症狀:手足厥冷,麵色蒼白,口渴尿少,脈搏細速,血壓降低,短暫意識喪失,失血量超過2000~2500ml(總血容量的40%~50%),則可出現嚴重的失血性休克,如處理不當可導致死亡,原有慢性疾病、感染、營養不良、失水、原有貧血、老年患者,即使失血量較上述為少,也可導致休克或死亡。

04急性失血性貧血應該如何預防

  避免外傷發生,有出凝血病者應早期給予積極治療應針對出血的原因先予以止血和輸血,然後治療原發病重要的治療措施是迅速輸入全血、血漿、右旋糖酐和生理鹽水等,以補充血量和搶救休克狀態有慢性出血史或原來鐵貯量已較低甚至已耗盡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後1-2月開始給予口服鐵劑,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補足鐵貯量

05急性失血性貧血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急性失血性貧血應該做的檢查簡述如下。

一、檢查

  1、外周血急性失血早期僅有血容量急劇減少,而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可仍在正常範圍內,該時不能用後者來估計失血量。其後隨著血液稀釋,血紅蛋白量和血細胞比容才逐漸下降,出血後2~3天最為顯著。貧血是正常細胞和正常色素貧血。網織紅細胞在急性失血後2~3天內開始升高,6~11天達高峰,但一般不會超過15%~30%。白細胞也迅速增高可達(10~20)×109/L,最高可達35×109/L,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甚至出現幼粒細胞。血小板開始升高,個別可達1000×109/L。白細胞和血小板多在3~5天恢複正常,白細胞、血小板和網織紅細胞持續升高者,必須排除潛在出血的可能。

  2、骨髓象骨髓可呈增生象,主要是幼紅細胞增生,呈正常幼紅細胞型。約在出血停止後10~14天幼紅細胞增生象基本消失。

  3、遊離膽紅素和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結合珠蛋白降低加上網織紅細胞增多。

  根據臨床表現、症狀、體征、選擇做X線、CT、MRI、B超、心電圖、生化等檢查。

二、鑒別

  急性失血後貧血具有明確失血病史及貧血證據者診斷一般無困難。但有時失血時間、部位不十分肯定或存在其他因素混雜時,難以判斷是否為急性失血後貧血或是否僅為單純急性失血後貧血。需注意和下述貧血做鑒別。

  1、急性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後出現造血增生如網織紅細胞增加時易與急性溶血性貧血混淆。但前者多無紅細胞破壞證據如膽紅素升高等。少部分急性失血位於體腔或組織間隙,失血同時伴有紅細胞破壞,也可出現黃疸,但其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下降程度與黃疸深度不平行,且黃疸一般比溶血時為輕,也無血紅蛋白尿出現,據此可與急性溶血性貧血鑒別。

  2、貧血伴急性感染。急性失血後貧血有時可因出血吸收產生吸收熱而表現為中等程度發熱,若伴有白細胞總數增加則需與急性感染鑒別。

06急性失血性貧血病人的飲食宜忌

  在度過急性期後及早給予高蛋白質、富維生素的飲食,其是需要適當的多吃一些禽蛋和肉類、乳製品、大豆類的食物,多吃豬血、豬肝、紅棗、菠菜等食物。同時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過多的攝入肥甘厚膩食物。避免活動過度,避免熬夜為宜。

07西醫治療急性失血性貧血的常規方法

  急性失血性貧血的治療方法簡介如下。

(一)治療

  治療原則首先應當針對出血的原因立即設法止血,另一方麵要采取緊急措施補充血容量,防止休克的發生。迅速輸入生理鹽水、複方生理鹽水、血漿、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白蛋白)或羥乙基澱粉,並立即配血盡早輸入全血。待出血停止,再進一步根據病因進行必要的治療。對貧血本身一般不需特殊治療,應在度過急性期後及早給予高蛋白質、富維生素的飲食,如果體內貯鐵充分,造血功能正常,則紅細胞在出血停止後4~6周恢複正常,血紅蛋白的恢複要落後2周。有嚴重貧血者應輸紅細胞糾正貧血。原有慢性失血史或原先貯鐵量不足者,出血停止病情穩定後可給予鐵劑,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鐵貯量的補充。

 (二)預後

  經過積極治療後,一般預後較好。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