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老年病科 > 老年血栓性疾病

老年血栓性疾病簡介

相關問答

  血液成分在心髒和(或)血管腔內形成的血凝塊,稱為血栓形成。臨床上出現血栓的病理現象,稱為血栓性疾病。而此病好發於老年,故又稱為老年血栓性疾病。根據血栓形成的部位,可分為動脈血栓性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及糖尿病等),與靜脈血栓性疾病(肺梗死及深層靜脈血栓形成)兩類。

 

【詳情】

01老年血栓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老年血栓性疾病是怎麼引起的?簡述如下。

  一、發病原因

  1、血管內皮損傷。當機械、感染、免疫及血管自身病變等因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時,通過止血機製可促使血栓形成。

  2、血流異常。各種原因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流淤滯、血流緩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下機製參與了血栓形成:①紅細胞聚集成團,形成紅色血栓;②促進血小板與內皮的黏附及聚集、釋放反應;③損傷血管內皮,啟動凝血過程。見於高脂血症、紅細胞增多、高纖維蛋白原血症、脫水、各類腫瘤、炎症等所致的高黏滯綜合征及循環障礙。

  3、抗凝活性減低。人體生理性抗凝活性減低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條件。引起人體抗凝活性減低的常見原因有:①先天性或後天性AT-Ⅲ減少或缺乏;②PC及PS缺乏症;③由FⅡ、FⅤ等結構異常而引起的抗蛋白C現象(APC-R);④肝素輔因子Ⅱ(HC-Ⅱ)缺乏症等。

  4、纖溶活力低下。臨床常見者有:①纖溶酶原結構或功能異常,如異常纖溶酶原血症等;②纖溶酶原激活劑(PA)釋放障礙;③纖溶酶活化劑抑製物過多。這些因素導致人體對纖維蛋白清除能力下降,有利於血栓形成及擴大。

  二、發病機製

  血管壁損傷(機械、感染、缺氧、免疫及代謝等)、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功能亢進、凝血因子升高、抗凝功能減弱及纖溶活性降低)及血流異常(緩慢、停滯及旋渦)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其機製也有所側重。內皮損傷和血小板功能亢進在動脈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血流緩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則是靜脈血栓形成的先決條件。病情發展階段不同,病理改變也各異。早期為高凝狀態,其血栓形成的能力超過抗血栓能力,體內有形成血栓的傾向,但不一定有體外凝血現象的異常。血栓形成階段是心血管腔內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階段是血栓脫落導致遠端組織缺血性改變。

 

02老年血栓性疾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老年血栓性疾病常見冠狀動脈血栓形成,並常引發發心絞痛、心肌梗死;靜脈血栓形成可並發肺梗死等。肺梗死是由於肺外的栓子引起肺動脈栓塞,進而引起肺組織出血和壞死,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這是由於內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幹或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

03老年血栓性疾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臨床表現及其後果取決於血栓的部位與大小,冠狀動脈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定型心絞痛;頸動脈或腦動脈血栓表現為偏癱、意識障礙;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導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溫度升高及淋巴水腫等。

  血栓形成由綜合性因素引起,故診斷的方法也是多種的,有的指標可預示血栓形成前的高凝危機狀態;有的是對血栓形成後的診斷,迄今尚無一個特異性指標能正確地診斷血栓形成,有時一些指標雖已異常,但該患者也不一定形成血栓,要做到正確地預報血栓形成並不容易,尚需進一步研究。

 

04老年血栓性疾病應該如何預防

  老年血栓性疾病如何預防?簡述如下

  1、預防首先應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為目標,為此需戒煙、禁酒及改變生活不良習慣

  2、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如防治動脈硬化,控製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

  3、多運動,每天適度運動20分鍾,可使患心髒病的幾率減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注意飲食,平時生活中堅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製品等

 

 

05老年血栓性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老年血栓性疾病應該做哪些檢查?簡述如下。

  1、動脈血栓性疾病以選擇反映血管壁(PGI2)和血小板(TXB2,β-TG,PF4血小板聚集)指標為主,適當選用凝血(纖維蛋白原,vWF等)、抗凝(AIⅢ)及纖溶(tPA,PAI)等指標。

  2、靜脈血栓性疾病以選擇凝血、抗凝及纖溶指標為主,亦可做些血小板和血管方麵的指標。

  3、血管造影對確定血栓的部位和範圍頗有價值,如冠狀動脈造影。

  4、放射性纖維蛋白原試驗由於正在形成的血栓能攝取Ⅰ125標記的纖維蛋白原,因而對早期血栓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5、電阻抗體積描記法。深吸氣使下肢靜脈回流減少,血液鬱滯於小腿,導致下肢血容量增加;深呼氣有利於靜脈回流,使下肢血容量減少,因此本法可測定下肢血容量變化,間接了解有無下肢靜脈阻塞,但不能區別血栓與非血栓性阻塞。

  6、超聲能發現阻塞血管中血流消失或異常,但不能發現小血栓。

  7、CT對腦血栓及腹腔血管血栓形成有很高的確診率。

06老年血栓性疾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老年血栓性疾病的飲食保健原則簡述如下。

  1、限製總熱能,適當控製每日攝食總量。節製膳食,定時定量進食,不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食物種類齊全,營養素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

  2、適量蛋白質。應控製食物蛋白質的質量和數量,選用優質蛋白,按每日1g/kg掌握,其中植物蛋白質可占50%,動物蛋白選用魚、雞、牛肉、雞蛋白、牛奶、豬瘦肉等。大豆蛋白可防止腦卒中的發生,宜多食用。

  3、限製脂肪、膽固醇。膳食脂肪不超過40-50g/d,可選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紅花油等植物油;應限製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髒、腦、蛋黃、肥肉、貝類、墨魚、動物性脂肪的攝入,膳食膽固醇不應超過300mg/d。

  4、選用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如澱粉、糙米、標準粉、玉米、小米等,可促進腸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對防治高血壓病有利。

  5、低鈉鹽飲食,限製食鹽可降低血壓,一般每日食鹽攝入量2-5g為宜。

  6、注意選食桔子、大棗、番茄、芹菜葉、油菜、小白菜、萵筍葉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及時補充維生素C、B6、B1、B2和維生素B12等水溶性維生素。

  7、戒煙、酒,適量喝茶。

  8、適度選用具有降血壓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蘿卜、番茄、荸薺、黃瓜、木耳、海帶、香蕉等;食用降脂食物,如山楂、香菇、大蒜、洋蔥、海魚、綠豆等;此外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銀耳等蕈類食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對防治高血壓病、腦出血、血栓具有一定作用。

  9、所有過鹹食物及醃製品如蛤貝類、蝦類、皮蛋,含鈉高的綠葉蔬菜等,煙、酒、濃茶、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07西醫治療老年血栓性疾病的常規方法

  老年血栓性疾病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一、治療

  治療目的在於重建血流通路,可采用手術和藥物二大措施,本文僅討論後者。

  1、依發展階段選藥

  (1)高凝狀態:高凝狀態表明體內有形成血栓的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此階段應用以下措施。①抗血小板療法:可選用腸溶阿司匹林(50~100mg/d)。用藥期間,用血小板聚集試驗監護。此類藥物對動脈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對靜脈血栓性疾病療效不肯定。阿司匹林對男性有效,而女性療效較差;對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初次發作有一定療效,而預防再次發作無效;或噻氯匹定對男性與女性初次和再次發作均有療效。此類藥物過量尚無拮抗劑。②抗凝療法:通過影響凝血過程的某個環節,阻止血栓的形成與擴大,但對已形成的血栓無效。肝素在防治急性靜脈血栓形成,尤其是周圍靜脈和肺栓塞有較好的療效。一般以0.5mg/(kg·d)作為治療,間歇或持續靜滴。治療中用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較正常延長1.5~2.5倍)監護。肝素過量用硫酸魚精蛋白(魚精蛋白)對抗。華法林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常用於慢性靜脈血栓形成,需用凝血酶原時間(維持在25~30s為宜)作為監護指標,過量用維生素K對抗。③降低血黏度療法: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蝮蛇抗栓酶。④調節內皮細胞功能:Defibrofide和蛋白多糖能促使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tPAPGI2,中藥脈通靈提取物也能加速tPA的釋放,從而發揮抗血栓效應。

  (2)血栓形成:采用溶栓療法僅適應於新近形成的急性動靜脈血栓,其療效與血栓形成的時間有關。

  (3)血栓栓塞:應用抗血管療法。

  2、依類選藥

  動脈血栓性疾病發生機製主要是內皮損傷和血小板激活,其治療可選用調節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抑製血小板、溶栓及降低血黏度等措施。靜脈血栓性疾病的發生機製是以血流緩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為主,故治療選擇抗凝、溶栓及降低血黏度等療法。

  二、預後

  血栓疾病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其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