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疾病大全 > 普通外科 > 導管內乳頭狀瘤

導管內乳頭狀瘤簡介

相關問答

  導管內乳頭狀瘤又被稱之為稱大導管乳頭狀瘤,囊內乳頭狀瘤等,是發生於乳頭及乳暈區大導管的良性乳頭狀瘤 。腫瘤由多個細小分支的乳頭狀新生物構成,常為孤立、單發,少數亦可累及幾個大導管。本病的臨床症狀多不明顯,多數以無痛性乳頭溢液就診,部分在檢查乳房其他疾病作病理學檢查時被發現。 祖國醫學稱本病為“乳衄”,認為乳頭為肝經所係,脾虛失攝,肝氣鬱結,淤血阻絡則局部腫硬;鬱久化熱,熱分血絡則乳頭溢血。導管內乳頭狀瘤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據統計占乳房良性腫瘤的20%。本病男女中發病,以女性居多。男性占3.6%。發病年齡在20~74歲,但以35~50歲最多見(70%),平均年齡46.3歲,與乳腺癌相似或偏低。本病病程長短不一。短者為7天,長著可能會更久一點。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一種中年女性較常見的良性腫瘤,但如果廣泛發生於各級導管,醫學上又稱之為乳頭狀瘤病,後者的特點是容易複發且會增加乳腺癌發生的風險。臨床上可以臨床觀察,如果反複發作可考慮皮下腺體切除以預防複發並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也可考慮口服他莫昔芬以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

【詳情】

01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導管內乳頭狀瘤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與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關,是雌激素異常刺激的結果。與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大概約有70%的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種伴隨病變。

  導管內乳頭狀瘤大部分是良性腫瘤,多以乳頭溢液汙染內衣而發現,乳腺導管內乳頭狀是指發生於乳腺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於40-50歲婦女,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 現在一般認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一定的關係。

02導管內乳頭狀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導管內乳頭狀瘤屬於良性腫瘤,可並發無痛性乳頭血性溢液、乳暈部腫塊,且按壓該腫塊時可自乳管開口處溢出血性液體,並且有癌變的可能。導管內乳頭狀瘤常為多發性,發生於乳腺邊緣部位的中、小導管或末梢導管沒,可累及多個乳腺小葉的不同導管,其生物學特性傾向於癌變,癌變率高達30%~40%,可視為癌前病變。應注意隨訪。

03導管內乳頭狀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導管內乳頭狀瘤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乳頭溢液。

  據臨床統計,絕大多數患者是以乳頭溢液為主訴前來就診的,而其中僅有20%左右的病例可觸及乳暈部腫塊。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出現的乳頭溢液症狀可在擠壓乳腺時而出,但更多者為自發性的。溢液可呈持續性,亦可呈間歇性,有些僅在內衣上留下棕黃色的汙跡。多數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數情況下,當腫瘤較大而阻塞輸乳管時,可產生疼痛和腫塊,而隨著積血積液的排出,腫塊會變小,疼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由於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瘤體很小,所以多數情況下不能捫及,僅有少數患者可在乳頭乳暈處發現腫塊。腫塊呈結節狀或條索狀,質地較軟,輕輕按壓時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樣液體自乳頭溢出。多發性乳頭狀瘤的腫塊則位於乳腺的邊緣區域,邊界不清,質地不均。

04導管內乳頭狀瘤應該如何預防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護不好,就會很容易發生疾病,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乳房疾病的發生呢?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三點注意事項

  1、行端坐正

  保持優美的體態,特別是不能含胸,應挺胸、抬頭、收腹、直膝,使優美的乳房能驕傲地挺出,女性的風采充分展示

  2、注意保護乳房

  免受意外傷害根據自己乳房的情況佩戴質地柔軟、大小合體的乳罩使乳房在呈現優美外形的同時,還能得到很好的固定、支撐

  3、對乳房實施自我檢查

  定期到專科醫生處做乳房部的體格檢查,有必要時還可定期做乳腺X線攝片在自我感覺不適或檢查發現問題時,應及時就診,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各種乳房疾病等等

05導管內乳頭狀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纖維腺瘤和乳腺癌。一般本病需要做如下的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溢液細胞學檢查

  將乳頭溢液塗片進行細胞學檢查 如能找到瘤細胞,則可明確診斷。但陽性率較低。

  2、針吸細胞學檢查

  對於可觸及腫物的病例,采用針吸細胞學檢查,可與乳腺癌進行鑒別診斷。

  二、其它輔助檢查

  1、X線乳房平片

  對本病的定位準確率不到30%,但可排除隱性乳腺癌引起的出血。由於乳管內乳頭狀瘤體積較小,密度淡,故X線平片很難發現。當瘤體較大時,表現為導管擴張條索狀陰影 或局部圓形致密影,邊緣完整銳利,偶爾可見鈣化(圖3)。

  2、選擇性乳腺導管造影

  對乳管內的乳頭狀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及定位價值,尤其是對捫不到腫塊的病例。腫瘤多位於1~2級乳腺導管內,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局限性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可見遠端導管擴張或梗阻現象,在主導管梗阻處可見“杯口”狀腫塊影,管壁光滑,無外浸現象。在分支導管主要為單個導管截斷現象(圖4)。導管造影可鑒別囊性增生或癌,亦能發現同一導管係統內的其他性質的病變,方法:常規消毒乳頭及周圍皮膚,找準溢乳導管開口,用鈍頭細針輕輕插入病變導管,避免刺破乳導管,進針1~2cm後,注入碘油或76%複方泛影葡胺,然後拍鉬靶片,注意勿將空氣推入。

  3、乳房透照試驗

  在暗室內,用手電筒對乳房進行透照檢查,積血的腫塊可顯示出不透光的區域,此法方便確定腫塊的部位。

  4、超聲檢查

  具有無創性、無痛苦,簡便易行的特點,超聲可見擴張的導管及其內的液性暗區,有時可見導管內的乳頭狀瘤及充盈缺損。

  5、乳管內窺鏡檢查

  對未觸及腫塊的乳頭溢液,可提高其診斷率。乳管內窺鏡觀察,可見乳頭狀瘤為黃色或充血發紅的實質性腫塊,表麵光滑呈桑椹狀突向腔內,或者呈現息肉樣隆起而周圍的管壁還非常光滑,沒有一點坑窪的現象等等。

06導管內乳頭狀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纖維腺瘤和乳腺癌。對於本病患者來說,建議應該注意下麵的飲食原則:

  1、多吃具有行氣通絡、化淤、散結的功效的食物,如南瓜蒂、絲瓜、茄子、橘葉、橘核、橘餅、陳皮、青皮、貝母、玫瑰花等食物。可每周變著花樣換著吃,比如做成絲瓜湯、肉絲炒茄子、雪梨貝母瘦肉煲、山楂橘餅茶、陳皮粥等。

  2、宜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防止複發的食物,包括桑椹、獼猴桃、蘆筍、南瓜、薏米、菜豆、山藥、香菇、蝦皮、蟹、青魚、對蝦、蛇。

  3、腫脹宜吃薏米、絲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薺、鯽魚、塘虱、鮫魚、泥鰍、黃顙魚、田螺。

  4、脹痛、乳頭回縮宜吃茴香、蔥花、蝦、海龍、抹香油鯨、橘餅、柚子、鱟。

07西醫治療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常規方法

  因導管內乳頭狀瘤多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症狀,故中醫稱之為“乳衄”。一般認為乳衄多為肝鬱火旺或脾虛血虧引起,故治療應以疏肝解鬱,清泄肝火及益氣健脾,養血攝血為法。

  1、肝鬱火旺型

  乳孔內溢出鮮紅或暗紅色液體,乳暈部可觸及腫塊。伴有煩躁易怒,乳房及胸脅脹痛,口苦咽幹,失眠多夢、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清泄肝火。

  方藥:丹皮9g、山梔9g、柴胡6g、當歸9g、赤芍12g、橘葉9g、川楝子9g、製香附9g、夏枯草15g、側柏炭9g、藕節炭9g、生甘草6g。

  2、脾虛血虧型

  乳孔內溢出淡紅或淡黃色液體,乳暈部可觸及腫塊,伴有麵黃倦怠,食少便糖,虛煩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養血攝血。

  方藥:炙黃芪15g、黨參9g、白術9g、茯苓9g、當歸12g、白芍12g、龍眼肉9g、遠誌6g、藕節炭9g、炙甘草6g。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