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3患兒可並發貧血,偶可至大量便血、直腸脫垂,有蒂大息肉偶爾並發腸套疊,亦有可引起腹瀉者。
一、直腸脫垂:
1、簡介:
為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各種年齡層均可發病,但多發於幼兒、老年人、久病體弱及身高瘦弱者。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發病率高於男性。該病以直腸黏膜及直腸反複脫出肛門外並伴隨肛門鬆弛為主要特點。
2、臨床表現:
直腸脫垂的常見症狀有大便排不盡;肛門部下墜;下腹脹痛;尿頻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隻有粘膜脫出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稱完全脫垂。如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稱為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稱外脫垂。
直腸脫垂常見於兒童及老年,在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二、腸套疊:
1、簡介: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常套疊占腸梗阻的15%~20%。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
2、臨床表現:
腹痛為早期出現的症狀,其特點是平素健康的嬰兒,無任何誘因而突然發生劇烈的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患兒表現陣發性哭鬧不安、屈腿、麵色蒼白。每次發作約10~20分鍾,以後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約數十分鍾後又突然發作,其症狀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