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蟎過敏性哮喘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蟎(mite)屬節足動物門、蜘蛛綱、真蟎目、蜱蟎科,共有5000多種。塵蟎體積微小,成蟎呈卵圓形,長約300μm。蟲卵呈白色,長約140μm,其中可以誘發過敏性哮喘的主要是表皮蟎屬(Pyrogitphidae),該蟎屬通常占室內蟎總數的90%以上,現已證實表皮蟎共有47個種類,其中已有10餘種已在室內塵土中發現,而其中6種被認為與過敏性哮喘關係最為密切。這6種蟎分別是屋塵蟎(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p)、粉塵蟎(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f)、微角塵蟎(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f)、埋內宇塵蟎(Euroglyphusmaynei,Em)、害鱗嗜蟎(Lepidoglyphus destructor,Lep.f)和多毛蟎(Hirstia)。其中屋塵蟎是導致塵蟎過敏性哮喘的最重要的變應原。本節主要介紹屋塵蟎及其引起的變應性哮喘。
1.屋塵蟎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屋塵蟎中以Pyroglyphid蟎為主,占90%以上,是屋塵蟎中的優勢蟎種,其餘為倉儲蟎,其在形態、壽命和生活習性方麵與其他蟎類有所區別。
(1)形態及壽命:
屋塵蟎成蟲的軀體呈橢圓形,體積微小,長約200~300μm,顯微鏡下呈棕色,有8足。屋塵蟎係卵生,分為卵、幼蟲、第一若蟲、第三若蟲和成蟲5個生長期,60%的時間處於第一若蟲的相對靜止時期,這決定了塵蟎具有在惡劣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溫度和濕度等條件適宜時從蟲卵發展為成蟲約需3周。雄性塵蟎的存活期為2~3個月,雌性塵蟎的存活期為3~5個月。
(2)生活習性: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塵蟎生存的兩大主要因素,因此臨床防治工作中往往從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入手。溫度在0℃以下持續24h,塵蟎多不能存活;0~7℃時雖能生存但無繁殖能力;17~30℃為塵蟎生存繁殖的最適溫度;35℃以上時塵蟎可死亡。空氣濕度對塵蟎的生存也有重要影響,相對濕度75%~80%為塵蟎生長繁殖的最佳濕度;相對濕度85%以上時塵蟎不能繁殖;相對濕度低於70%時,蟲卵發育至成蟲的時間約延長至5周左右,成蟎則可因缺水而導致脫水;相對濕度降至50%以下時可導致成蟎死亡。研究證實,成蟎體內的水分約占其體重的80%,體內水分比例降至50%以下時可導致死亡。上述習性決定了塵蟎適宜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地區和季節。在我國北方,屋塵蟎的繁殖季節以6~10月為主,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區塵蟎可常年繁殖,沿海地區的過敏性哮喘與屋塵蟎的過敏密切相關。屋塵蟎以人體或動物脫落的皮屑為主要食物來源,因此可在床鋪塵土和臥室地毯中塵蟎繁殖較快,床塵取樣時常常可以收集到屋塵蟎,但難以大量收集。粉塵蟎則以各種糧食粉塵作為主要食物,易於大量培養繁殖。由於臨床研究已證實屋塵蟎和粉塵蟎之間有相同的抗原性,因此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各種塵蟎浸液製劑往往用粉塵蟎代替。
床鋪上的溫度、濕度以及食物來源均適宜於屋塵蟎生長和繁殖,一個人每天可產生0.7g左右的皮屑,使床鋪上的塵蟎有著足夠的食物來源,因此臥具中的塵土通常含有較多的塵蟎,這可能是塵蟎過敏引起的支氣管哮喘夜間容易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證實,在經免疫檢測證實體內塵蟎-特異性IgE陽性的支氣管哮喘病人的床塵中,通常含有相當數目的屋塵蟎,雖然其中約有50%塵蟎已死亡,但仍然具有很強的抗原性。
2.屋塵蟎的抗原性
通過對屋塵蟎的抗原性和分子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人類對塵蟎的免疫反應,並可由此發展一種用重組變應原或合成肽來進行更特異的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方案,因此自60年代中期就開展了對屋塵蟎抗原性的研究,並證實屋塵蟎有較強的抗原性。自Voorhorst等在1964年首先提出塵蟎是一種引起人類過敏的主要變應原以來,已經先後證實塵蟎的抗原性來源於它的任何狀態和部位,包括活蟎、蟎屍、蟎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蟎體的分解碎片等。蟎的排泄分泌物包括蟲卵、糞便、蟎的蛻皮和側油腺分泌物。現已證實在許多室塵誘發的過敏性哮喘患者體內存在著高水平的塵蟎-特異性IgE,並發現室塵的抗原性與塵蟎密切相關,塵蟎是室內塵土變應原中的主要抗原成分,室塵中含有大量活蟎、蟎屍及排泄分泌物。早在70年代初期就已證實,對室塵過敏的哮喘病人往往同時也對塵蟎過敏,此後又相繼證實了約70%的對室塵過敏的病人血清中有針對塵蟎的特異性IgE或IgG、IgA抗體。通過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的室塵和塵蟎支氣管激發試驗發現,對塵蟎過敏的病人常常也對室塵過敏,提示了室塵與塵蟎之間有著密切的抗原相關性。有關屋塵蟎、粉塵蟎、微角塵蟎、害鱗嗜蟎、埋內宇塵蟎和多毛蟎之間的抗原相關性研究也已初步證實6種蟎之間有一定的抗原關係。
自80年代以來,為了徹底搞清塵蟎的抗原成分,許多變態反應實驗室與臨床醫生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塵蟎浸液抗原的層析、分離、重組、單克隆抗體技術等方法,已從屋塵蟎、粉塵蟎、微角塵蟎、害鱗嗜蟎和宇塵蟎等塵蟎浸液中提純了多組純化的抗原。這些純化抗原的組間抗原性有顯著不同,是各自獨立的純化抗原成分,其分子量、等電點、氨基酸排列順序及表麵抗原決定簇均有明顯差異。
cP=半胱胺酸蛋白酶 sP=絲氨酸蛋白酶
(1)DerⅠ組抗原:
該組包括Der pⅠ、Der fⅠ、Dm Ⅰ和EmⅠ四種純化抗原。該組抗原的主要成分是分子量為25000的糖蛋白,遇熱極不穩定,其等電點有異質性。該組抗原之間的結構酷似,有非常相似的氨基末端和共同的抗原決定簇,其氨基末端的排列順序也基本搞清。通過結合人IgE和IgG的研究證實,該組的3種抗原之間有交叉抗原性,其中81%屬同種性。該組抗原中僅有40%~50%的成分可以結合IgE抗體,因此許多研究者並不認為該組抗原是塵蟎浸液中的主要成分,但臨床研究卻發現,80%對塵蟎過敏的哮喘病人體內有針對Der pⅠ的IgE抗體,又提示了該組抗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有矛盾的結果需要進一步研究。
(2)DerⅡ組抗原:
該組純化抗原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純的,有Der pⅡ和Der fⅡ兩種,等電點呈異質性。兩種抗原有幾乎相同的氨基末端,有交叉抗原性,其中88%屬同種性。研究證實, Der pⅡ抗原的所有成分均可結合單克隆抗體或IgE。Der fⅡ有良好的免疫反應性,包括皮試反應、組胺釋放反應等,因此多數作者認為該組抗原是塵蟎的主要抗原成分。臨床研究已證實,90%以上的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有針對DerⅡ組的特異性IgE。
(3)DerⅢ組抗原:
該組純化抗原是近幾年提純的,其分子量為29000~30000,針對DerⅢ的單克隆抗體亦已產生。臨床研究證實僅有16%的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血清中有針對DerⅢ組的IgE抗體,提示該組純化抗原可能並不是塵蟎的主要抗原成分。
除了以上3組常見純化抗原外,近幾年先後從Der p中提純11種純化抗原,從Der f中提純8種純化抗原。有關塵蟎抗原性的最新研究是對幾種塵蟎純化抗原-特異性T淋巴細胞克隆的分離,並獲得了T淋巴細胞激活和釋放細胞因子的證據。在這些反應中,以Der p I和Der pⅡ的反應更為明顯。針對幾組塵蟎純化變應原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研究也正在進行,這些研究對進一步闡明塵蟎的抗原性及闡明塵蟎過敏性哮喘的發生機製均有重要意義。
3.塵蟎變應原浸液製劑的研究現狀
塵蟎變應原浸液製劑既是用於塵蟎過敏性哮喘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的試劑,又是用於變應原免疫治療的主要藥物。自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的變態反應實驗室對塵蟎變應原浸液製劑的純化和標準化等方麵做了大量研究和改進。近10年,國際免疫聯合會(iuis)變應原標準化委員會等在塵蟎變應原浸液標準化方麵製定了許多標準。許多實驗室已利用Der p組和Der f組的單克隆抗體進行塵蟎抗原的純化、抗原決定簇的定位,並發展了抗原的定性定量免疫技術,在塵蟎變應原浸液製劑的標準化和純化工作方麵取得很大進展。各個實驗室分別通過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擴散試驗、融合火箭免疫電泳試驗等方法製定了許多有關塵蟎變應原浸液製劑標準的理化和免疫指標,並據此標準生產出多種塵蟎純化抗原製劑。
目前進入臨床使用的各種變應原浸液製劑多達1000餘種,包括純化抗原製劑數百種,其中塵蟎變應原浸液純化製劑中最為理想的製劑應屬在IUIS變應原標準化委員會指導下製備的、經WHO批準認可的(NTBSC藥典82/518)、具有國際標準的Dp提取液。該製劑為凍幹製劑,每安瓿內含有Der P I純化抗原12.5μg、Der PⅡ純化抗原0.4μg,其強度為100000國際單位。由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變應原標準製劑也較為常用,如FDAE-1-Dp製劑每ml含46μg的Der P Ⅰ和25μg的Der P Ⅱ。FDAE-1-Df製劑中每毫升含3.5μg的Der f Ⅰ和16μg的Der f Ⅱ。上述幾種塵蟎變應原製劑已成為目前常用的商品化藥品,為塵蟎過敏性哮喘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效價高、副作用少的標準性純化抗原製劑。
(二)發病機製
1.塵蟎過敏與氣道變應性炎症
塵蟎過敏誘發的氣道變應性炎症是塵蟎過敏性哮喘的主要病理學改變,在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經塵蟎變應原支氣管激發試驗後,其外周血特異性IgE、白細胞介素-2受體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細胞陽離子蛋白(ECP)的水平均增加,提示了塵蟎可以激活體內T淋巴細胞和氣道內嗜酸細胞。給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吸入塵蟎變應原浸液後出現氣道高反應性或遲發相哮喘反應時的同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CP水平、白細胞三烯濃度和嗜酸細胞計數均增高,由於臨床上常將變應原激發試驗後出現的氣道高反應性、遲發相哮喘反應和氣道內ECP水平和嗜酸細胞計數的增高作為判斷氣道變應性炎症存在的重要指標,因此提示了塵蟎誘發的氣道炎症是塵蟎過敏性哮喘的主要原因。
(1)塵蟎可以誘發氣道高反應性:
相關研究表明,當給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吸入一定濃度的塵蟎變應原浸液作激發試驗時,即使吸入低於正常人群達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濃度也可誘發出特異性氣道高反應性。其他研究也發現,塵蟎浸液皮膚試驗陽性和血清塵蟎特異性IgE陽性的非哮喘的特應性體質的病人,其氣道反應性較非特應性素質者明顯增高,由此提示塵蟎誘發的過敏性哮喘的機製可能與塵蟎誘發的氣道變應性炎症而導致氣道高反應性有關。
(2)塵蟎可以誘發遲發相哮喘反應:
研究表明塵蟎變應原浸液的支氣管激發試驗不僅可以誘發速發相哮喘反應,而且可以誘發遲發相哮喘反應。由於遲發相哮喘反應與氣道變應性炎症、氣道高反應性關係都很密切,因此研究塵蟎引起的遲發相哮喘反應對探討變應性哮喘的氣道變應性炎症的發生機製有重要意義。一些作者已經提出可以把塵蟎變應原浸液支氣管激發試驗後的遲發相哮喘反應的改善作為塵蟎過敏性哮喘病情好轉的主要指標。
(3)塵蟎可以誘發氣道內炎性細胞和炎性介質增高:
Van等(1995)研究證實吸入塵蟎變應原浸液可以誘發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細胞計數增加、ECP和LTs的水平增高,提示了塵蟎可以通過激活嗜酸細胞參與氣道炎症的調節。
2.室內塵蟎水平與塵蟎過敏性哮喘發作的關係
室內塵蟎密度與塵蟎過敏性哮喘發作的關係密切,密度越高,越易誘發哮喘。研究表明在室內塵蟎密度高的房間裏生活的病人,無論在哮喘發作次數還是哮喘發作的嚴重程度方麵均比生活在室內塵蟎密度低的病人顯著增加。Lau等的研究證實,生活在高密度塵蟎居室的兒童,其塵蟎過敏性哮喘的發病率是生活在低密度塵蟎居室兒童的7~32倍,前者的血清塵蟎特異性IgE水平的均值也明顯高於後者,前者哮喘的發作次數也明顯多於後者。因此,控製室內塵蟎密度是防治塵蟎過敏性哮喘的關鍵環節。
正確的評價室內塵蟎的密度對塵蟎過敏性哮喘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評價室內塵蟎密度的方法有3種:①塵蟎計數:通過顯微鏡計算每克室塵中所含的塵蟎數目;②測定每克室塵所提取浸液中所含的Der I組變應原的微克數:常用ELISA方法測定,但由於該方法僅測定Der工組變應原,故能否反映室塵中變應原的真實狀況尚不清楚;③鳥嘌呤測定:測定每克室塵所提取的浸液中鳥嘌呤的含量而估價室內塵蟎密度,該方法目前僅用於科研。上述三種評估室內塵蟎密度的方法均有良好相關性。
關於室內塵蟎密度達到何種程度才能造成機體致敏或引起哮喘的急性發作,將室內的塵蟎密度降至何種程度才能改善或避免哮喘的症狀呢?1992年在WHO的指導下,在英國召開的第二次塵蟎過敏與支氣管哮喘國際會議上製定了暫行評價標準:
(1)足以引起病人致敏的塵蟎閾值濃度:
多數學者認為每克室塵中含DerⅠ組變應原2μg時(或每克室塵含100個左右塵蟎時,或每克室塵中的鳥嘌呤類達0.6mg)足以引起特應性素質病人對塵蟎處於致敏狀態,並使病人的氣道處於高反應狀態,此時病人血清塵蟎特異性IgE呈陽性反應,病人處於哮喘發作的潛伏期。
(2)誘發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急性發作的室內塵蟎濃度:
當每克室塵含DerⅠ組變應原>10μg(或每克室塵的塵蟎數目>500或每克室塵中的鳥嘌呤類含量>2.5μg)時,即具有較高的致敏危險性,並足以誘發對塵蟎過敏的哮喘病人的急性發作或較重的臨床症狀。
(3)相對安全濃度:
通過某些措施使每克室塵中的DerⅠ組變應原含量降至2μg以下時,可明顯改善塵蟎過敏性哮喘患者的症狀。
任何標準都隻能適合於大多數病人,因為每個病人對塵蟎的敏感程度有較大差異,如氣道反應性很高或血清塵蟎特異性IgE呈強陽性的病人,接觸低密度塵蟎也可出現較明顯的症狀,而氣道反應性稍高或血清塵蟎特異性IgE呈弱陽性的病人,室內塵蟎濃度>500個/g室塵時也可能無任何症狀。
3.年齡與塵蟎過敏性哮喘的關係
多數研究認為,兒童和青少年哮喘中塵蟎過敏性哮喘的比例明顯高於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塵蟎過敏的比例可逐年降低。絕大多數的塵蟎過敏性哮喘病人是從低齡發病的,但一些研究證明將具有特應性素質的非哮喘病人移至高密度塵蟎的地區或房間也可以引起致敏發作。一般認為,幼兒期是塵蟎致敏的主要年齡期。近年的一項前瞻性的研究證實出生後6個月以內的嬰兒對塵蟎的過敏率通常很低,這可能與此時的嬰幼兒尚未致敏有關,也可能由於嬰兒在此期間接觸的床鋪被褥多由新材料製成,而且經常清洗有關。但在出生後6月~2歲的幼兒對塵蟎的皮試陽性率和塵蟎過敏性哮喘的發病率均明顯增加,生活在塵蟎密度較高地區的兒童尤其如此。目前,有關不同年齡組塵蟎過敏性哮喘發病率的統計資料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