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曲黴屬分為18個群,132個種和18個變種,絕大部分為非致病菌。可引起人類疾病者有:煙曲黴、黃曲黴、黑曲黴、土曲黴、構巢曲黴和構巢裸殼孢菌、棒曲黴、雜色曲黴、米曲黴、灰綠曲黴、聚多曲黴、亮白曲黴、日本曲黴、阿姆斯特丹曲黴、焦曲黴、局限曲黴、黃柄曲黴、多育曲黴等,以煙曲黴最常見。許多曲黴對植物有致病性,有些能使鳥類、昆蟲及家畜感染。皮毛工作者、飼鳥者及耕種的農民,由於吸入含曲黴孢子的灰塵、皮膚黏膜破損處以及眼部沾染了曲黴孢子而常引起感染。
二、發病機製
曲黴廣泛分布於土壤、植物、空氣,甚至實驗室、正常人的甲板麵、趾間和外耳道中。但一般情況下曲黴並不致病,隻有當機體組織粘膜有損傷或發炎,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才易感發病。曲黴主要感染途徑為呼吸道,並可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其次為皮膚創傷性接種。常侵犯皮膚、黏膜、肺、腦、眼、耳、鼻竇、胃腸道、神經係統和骨骼的急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腫改變,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症,甚至導致死亡。此外,黃曲黴及寄生曲黴可產生黃曲黴毒素,曲黴毒素是導致集體出現變態反應的原因,對人及動物肝髒組織有破壞作用。其中1993年黃曲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黃曲黴毒素與肝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