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的發現與免疫病理學研究證明本病係自身免疫性疾病。2/3以上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也提示,係自身免疫反應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激活補體介導的一係列炎症反應所致。ANCA的相對應抗原有蛋白激酶-3(PR-3)和過氧化物酶,依照細胞染色的表現型前者稱為C-ANCA,後者稱為P-ANCA,在WG中C-ANCA具有高度的特異性。C-ANCA對血管內皮細胞、多型核細胞、CD4 淋巴細胞的細胞內或細胞表麵物質也可發生相應的反應,並且可通過TNF-a和可溶性IL-2受體刺激以上細胞,進一步說明了本病係免疫病理過程造成的血管炎。
二、發病機製
目前有相當多的證據支持韋格納肉芽腫病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ANCA可能參與了血管的激活和損傷。如WG與抗PR3的自身抗體有強的特異關係,抗體效價與臨床疾病活動性相關,並可預示複發。疾病對免疫抑製劑治療反應良好。但也有不支持的依據。盡管在大部分WG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抗PR3的特異抗體,但仍有少部分病人ANCA陰性。其次,在受累組織中,既沒有發現自身抗體,也沒有自身反應性T細胞,沒有發現抗PR3的免疫複合物。因此,提示即使ANCA在WG的致病中有一定作用,也不是最基本的作用。
1.ANCA致病機製
(1)ANCA與多形核粒細胞(PMN)之間的反應:
PMN在被ANCA激活前需其他炎前因子的啟動(primed),在細胞表麵表達很多胞漿抗原,包括PR3和MPO,使細胞獲得與自身抗體相互作用的靶抗原。已啟動的PMN在與ANCA相互作用後,是如何被激活的仍有爭論。Kettritz認為細胞表麵表達的PR3和MPO之間的交聯是激活的基礎,因為ANCA的F(ab)2片段能激活已啟動的PMN,而Fab片段則不能。其他作者未能證實上述發現,但發現通過抗體與Fc受體相互作用也可激活PMN,FcRⅡa和FcⅢRb均參與了這個過程。另外,針對2整合素,特別是CD18的封閉抗體能抑製ANCA誘導的PMN激活。
激活的PMN可產生毒性氧基,脫顆粒釋放溶酶體酶。另外,它們也可分泌炎症介質如TNF,IL-1,IL-8和LTB4。激活的PMN黏附分子表達增加,這使PMN易於結合並穿透內皮細胞層。WG病人腎活檢標本顯示腎小球出現激活的PMN,且激活的PMN數目與腎功能損害的程度相關。此外,激活的PMN也出現於血液循環中,激活的程度與疾病的活動性相關。
(2)ANCA與單核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ANCA能激活單核細胞,使其毒性氧基,IL-8和MIP-1產生增加。激活前不需要啟動,但啟動能提高ANCA介導的毒性氧基的產生。
(3)ANCA與內皮細胞之間的關係:
內皮細胞是否表達ANCA的靶抗原(特別是PR3)仍有爭論。內皮細胞在炎前因子的刺激下,PR3表達增加,並從胞質轉位到細胞膜上,使PR3能與ANCA相互作用。PR3-ANCA能誘導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上調和IL-1、組織因子的表達。內皮細胞與PR3-ANCA孵育時,內皮細胞合成前列環素、PAF、IL-8增加,蛋白滲漏增加,內皮細胞凋亡、脫落和溶解。
(4)綜上所述,參與ANCA相關血管炎的機製如下:
①由於局部感染而釋放的細胞因子引起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上調,並啟動中性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
②循環中已啟動的中性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在其細胞表麵表達ANCA抗原。
③已啟動的中性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黏附於內皮細胞,隨後被ANCA激活。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釋放毒性氧基和溶酶體酶,它們導致內皮細胞損傷,最終到壞死性炎症。
④ANCA激活的中性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脫顆粒釋放蛋白酶3和髓過氧化物酶,PR3和MPO使內皮細胞激活、損傷甚至凋亡。其次,已結合抗體的PR3和MPO作為種植抗原,在原位形成免疫複合物,然後再吸引其他中性粒細胞。
⑤ANCA激活的單核細胞產生MCP-1和IL-8,這些趨化物質的釋放可擴大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募集的程度,可能導致肉芽腫形成。
2.感染 感染因素也可能導致WG
(1)很多WG病人的初始症狀與感染性疾病相似,病人常常因為呼吸道症狀就診。
(2)在WG病人中進行的支氣管肺泡灌洗顯示,病人通常表現為中性粒細胞肺泡炎。
(3)已知有幾種感染與某些類型的血管炎相關。在人類,血管炎的發生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Epstein-Barr病毒、parvo-B19和HIV感染相關。然而僅有不足1%的感染患者發生血管炎,提示宿主的特征決定了疾病的表達。
(4)Subra報告兩例患亞急性心內膜炎的病人,C-ANCA均陽性。一例病人經抗生素治療降低了C-ANCA的效價。另一例病人經抗生素和外科治療使C-ANCA消失。但某些人認為,將持續感染作為血管炎的刺激劑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①直到今天,氣道活檢標本的組織病理學研究(包括微生物的特殊染色和細菌、抗酸杆菌、真菌、支原體和呼吸道病毒的培養)都沒有能夠證實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②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關血管炎的病人中,應用免疫抑製治療後,病情雖有顯著改善,而他們攜帶的病毒卻明顯增加。
近年來,發現韋格納肉芽腫病與兩種特殊的微生物相關:微小病毒(parvovirus)B19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egeman發現鼻腔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長期帶菌與疾病的複發相關。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者複發率為無攜帶者的8倍。應用TMP/SMX後可降低緩解期病人上氣道和鼻腔的複發。葡萄球菌產生的超抗原(SAg)可能是WG的一個重要的觸發因子,SAg既可激發自身反應T細胞,也可激活自身反應性B細胞,參與血管炎的病理生理。Finkel在1例WG病人中,發現抗-B19,IgM反應持續近4年,應用巢式PCR證實為病毒血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病人症狀顯著改善。
3.肉芽腫形成機製 在其他疾病中,肉芽腫通常是由致敏的CD4 T細胞(可產生Thl細胞因子)介導的。在WG中也出現相似的炎症,有一種假說認為,組織損傷和血管炎是否由畸變(不正常)的Thl免疫反應介導的。有幾項研究支持這個假說:在WG和相關的血管炎中,細胞因子的產生有定性、定量的異常。在WG病人中,血清IL-1、IL-2、IL-6和TNF水平升高,循環單核細胞TNF的產生增加。應用反轉錄聚合酶聯反應(RT-PCR)、原位雜交和免疫組化技術發現病人腎小球IL-1和TNF的產生增加。最近Ludviksson通過研究活動期WG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發現與正常人相比,患者CD4 T細胞產生的IFN水平高10~20倍,TNF的產生也有顯著增加。相反,Th2細胞因子(IL-4、IL-5或IL-10)的水平無顯著差異。 Ludviksson還觀察到無論是活動期,還是緩解期,病人單核細胞IL-12的產生均增加,而IL-12為T細胞向Th1細胞(可產生IFN)的基本誘導劑。
綜上,當WG病人暴露於環境刺激(如感染)和(或)自體抗原誘導的過度巨噬細胞IL-12反應,引起Th1細胞因子(TNF、IFN)產生增加,TNF、IFN,可啟動並維持肉芽腫性血管病變。此過程可被ANCA影響,ANCA可促進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