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源:
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是一種存在於齧齒類與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它是由鼠疫杆菌(Yeresinia pestis) 所致的烈性傳染病。鼠類特別是褐家鼠,是人間鼠疫的主要傳染源。其他如貓、羊、兔、駱駝、狼、狐等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一)經鼠類等齧齒動物傳播
(二)經鼠蚤傳播
通過蚤為媒介,構成齧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方式是主要傳播途徑。蚤類吸入含病菌的鼠血後,其中的鼠疫耶爾森菌在其前胃內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消化道,當在叮咬其他鼠或人時,吸入的血受阻反流,病菌亦隨之侵入構成感染。蚤糞亦含病菌,可因搔癢通過皮膚傷口侵入人體。
(三)經皮膚傳播
剝食患病齧齒類動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觸病人的膿血或痰,經皮膚傷口而感染。
(四)呼吸道飛沫傳播
肺鼠疫病人痰中的鼠疫耶爾森菌可借飛沫構成人→人之間的傳播,並可引起人間的大流行。
致病菌:
肺鼠疫的致病菌為鼠疫杆菌,屬腸杆菌科的耶爾森菌,為革蘭陰性小杆菌,無鞭毛,無芽孢,有莢膜,兼性需氧,鼠疫杆菌含有多種抗原,與致病性和免疫性有關的有F1,T,V 3種:
1.F1抗原病菌的莢膜抗原,為一種糖蛋白,有高度特異性,已廣泛用於血清等診斷。
2.T抗原中的鼠毒素,僅對鼠類有毒性,而細胞壁內的脂多糖內毒素則可引起人體熱,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補體激活和組織病變。
3.V和W抗原由質粒介導,僅存在於毒型菌株,保護病菌能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繁殖。
鼠疫杆菌對外界抵抗力弱,特別對熱和幹燥敏感,日曬和常用消毒劑均可殺滅,耐寒冷,在膿液,痰和土壤可存活1年以上。
(二)發病機製
通常肺鼠疫是由最初腺鼠疫晚期感染的繼發性血行傳播引起的。原發性肺鼠疫是由吸入煙霧狀傳染性飛沫造成的,並可在沒有跳蚤或動物卷入的情況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未經治療的肺鼠疫具有極高的病死率。
鼠疫杆菌經淋巴管至淋巴結,引起原發性出血性壞死性淋巴結炎,病菌釋放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狀,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內大量繁殖引起敗血症,可有感染性休克,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病菌從呼吸道侵入則引起原發性肺鼠疫,出血性支氣管炎和壞死性肺炎,出血壞死性肺門淋巴結炎和纖維素性出血性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