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瘤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冠狀動脈瘤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1.先天性冠狀動脈瘤:
動脈壁中層呈節段性缺如,肌纖維發育不良,組織排列異常。病變血管不斷擴張、變薄,而形成動脈瘤。或因病因尚不清楚的,使動脈壁呈囊性壞死及變性,中層侵犯尤為明顯,彈力纖維嚴重破壞,使動脈壁變薄弱而形成動脈瘤。另外就是由冠狀動脈瘺形成的動脈瘤。
2.後天性冠狀動脈瘤: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是冠狀動脈瘤的最常見原因,占動脈瘤的52%。多發生在50歲以上。主要是由於脂質代謝紊亂,高脂血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增高,使脂質首先沉積於血管壁的內皮層,引起內皮細胞破壞及纖維化,進而累及中層彈力纖維以及血管全層。使血管的營養受到障礙,結果造成管壁內膜撕裂,管壁變性,局部萎縮、脆弱形成動脈瘤。
2)川崎病(Mucocutanous lymph node syndrome,MLNS):
這種病主要侵及6歲以下兒童,但也可累及青年人,其中60%的病人發生心髒畸形。如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炎或心肌梗死,也可引起乳頭肌功能紊亂,而發生二尖瓣反流。
3)其他病因:
除上述常見的病因外,冠狀動脈瘤還可見於晚期梅毒、心內膜感染後膿毒栓塞,創傷,新生物,硬皮症等。同時也可繼發於冠狀動脈成形術後或心內手術後,如:心內膜活檢、冠狀動脈搭橋和心髒移植後。
4)繼發於嚴重發紺先心病:
嚴重發紺先心病病人,若活到成年,由於氧飽和度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冠狀動脈就會發生彌漫性擴張。
5)主動脈瓣上狹窄:
有主動脈瓣上狹窄時,冠狀動脈的灌注不是在舒張期,而主要發生在心室的收縮期,從而造成冠狀動脈的異常擴張。
二、發病機製:
1.不論引起冠狀動脈瘤的病因如何,冠狀動脈瘤可呈局限性或多發性。先天性的多發生在冠狀動脈分叉處,好發在右冠狀動脈,多不伴動脈硬化。但高齡患者也可有動脈硬化或鈣化的情況。
2.後天性冠狀動脈瘤多見於成年人,多發生在廣泛的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之上,伴有狹窄或瘤樣擴張,多發生於左冠狀動脈。青年發病,特別是6歲以下患川崎病者,15%~25%的病人會合並有冠狀動脈瘤。Skitamura 收集日本170例接受搭橋治療的川崎病病人,發現累及左主幹為11.8%。右冠狀動脈為77.6%,左前降支為87.6%,回旋支為25.9%。約一半病人的冠狀動脈瘤可以自行消退。
3.組織學上都可見瘤壁中層破壞,受累的血管表現為局部變薄,發生異常擴張。冠狀動脈瘤擴張的血管壁,因內壁不規則引起血流方向的改變和滯留加上內皮細胞的破壞,就容易形成血栓使管腔變細、狹窄,出現心肌供血不全。栓子脫落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巨大的動脈瘤可以壓迫鄰近的冠狀動脈,同樣可以導致心絞痛。除此而外,巨大的動脈瘤也可發生“竊血”現象,即當心髒舒張時,冠狀動脈血流入動脈瘤,收縮時,血流從巨大的動脈瘤內回逆入冠狀動脈,造成遠端心肌供血不足。冠狀動脈瘤破裂至心包腔,發生急性心包填塞而死亡,但較少見。破入心腔、冠狀竇靜脈、肺動脈,形成冠狀動脈瘺的病理生理改變,若破口大又破入低壓的心腔,嚴重時可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