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大多數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常有一個以上危險因素。多種危險因素共存時(簇集現象)對心血管的危險較任何單一危險因素的作用大得多,它不是按算術級數而是按倍數增加。因而應根據某人相關危險因素的總數及其嚴重程度來評估其CHD和腦卒中事件發生的概率。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眾多危險因素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對危險因素的分類有利於對患者預後的判斷及決定正確治療策略。按已經證實的危險因素論證強度及幹預治療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幾類:
Ⅰ類危險因素
指已被證實且幹預治療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AS)的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壓、吸煙等。
Ⅱ類危險因素
指經幹預治療後很可能會降低AS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體力活動減少、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肥胖、絕經後婦女。
Ⅲ類危險因素
如果改變這些因素,可能會降低AS,包括心理社會因素、脂蛋白a、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Ⅳ類危險因素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低社會經濟地位、家族性早發AS史。
Ⅴ其他
日益受到重視的危險因素,包括血漿纖維蛋白原、Ⅶ因子、內源性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纖溶酶原激活物的抑製物-1(PAI-1)、D-Dimer、C反應蛋白、肺炎衣原體等。
以上除年齡這一因素外,女性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等危險因素均較男性多見;吸煙者則較男性為少;由於女性絕經期的生理變化及避孕藥的使用等原因,使血脂異常這一重要的危險因素具有不同於男性的若幹特點。因此,深入研究女性血脂的異常改變及其影響,對CHD的防治很有必要。
二、發病機製
現已證明雌激素有血管保護效應。動物試驗和臨床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雌激素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心血管,降低血脂,抑製血小板黏附、聚集,減少血管張力,改善血管動力學,抗氧化,保護內皮,抑製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細胞外基質合成,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退,從而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這些效應與一氧化氮(NO)的血管效應相似,提示雌激素可能部分通過一氧化氮(NO)途徑而產生心血管樹保護效應。
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引起血脂紊亂,血液中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 (TG)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下降。大量LDL-C進入血管後在血管壁沉澱,使動脈管腔狹窄、變硬,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腦卒中等病。應用雌激素治療後TC降低而TG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