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1.臨床特點
目前對CHD臨床特征的分析大多以男性為研究對象,對女性的評價報道較少,女性CHD患者多發生於絕經後,圍絕經期心絞痛症狀不典型,以自發性心絞痛為多,主要與冠狀動脈受雌激素的保護性作用削弱而痙攣有關,固定性狹窄病變較少且輕,但隨年齡增加固定性狹窄病例逐漸增多。據報道,臨床診斷為心絞痛的婦女,冠脈造影幾乎50%正常,而男性僅17%正常,國內對72例臨床疑為CHD的年齡(54.6±6.5)歲,女性經冠脈造影確診為CHD 32例(44.4%),X綜合征9例(12.5%);23例(71.9%)為單支血管病變,7例(21.9%)為兩支血管病變;24例(75.0%)有左前降支病變,病變程度和範圍較國內男性輕。32例CHD中,隻有9例(28.1%)有典型心絞痛發作。北京地區對16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進行男女分年齡段比較分析顯示,429例女性AMI中絕經前占0.9%,圍絕經期7.5%,均明顯低於同齡男性,絕經後期為36.1%,接近同齡男性,老年期55.5%,明顯高於老年男性。梗死部位絕經期及以前多發生於前、側壁範圍,多為無Q波心梗,絕經期後Q波心梗高於男性。圍絕經期及老年期女性發生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明顯高於男性。心電圖的表現,女性ST-T改變比男性多,但意義比男性低。心電圖運動試驗的假陽性,女性可達38%~67%,男性為7%~44%,假陰性女性為12%~22%,男性為12%~40%。
針對女性CHD的治療研究報道較少,但一般認為女性用硝酸酯類、鈣拮抗藥、鎮靜藥、利尿藥和其他降壓藥比男性多,而療效比男性差。女性用阿司匹林作原發預防,有人認為反而有害,可能是使保護血管內皮物質受到損害之故。ISIS 2研究證實小劑量阿司匹林對AMI的保護作用,男女之間是相同的。女性AMI患者,由於大多年齡較大,入院時間遲,合並症較多,因此得到溶栓的機會明顯低於男性,溶栓的療效在男女之間是相似的,但溶栓後的並發症及住院期間病死率高於男性。亦有研究提出,女性是溶栓後顱內出血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但溶栓治療仍然是治療婦女CHD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由於女性冠脈較細,內腔較窄,年齡較大,合並症多等因素,經皮冠脈成形術和冠脈搭橋術,女性療效不如男性,並發症和病死率比男性高,但若手術成功,長期預後則兩性相似。
2.高血壓的特點
絕經後高血壓是指婦女生理性絕經以後出現的血壓升高。絕經前婦女高血壓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同齡男性,但在絕經後其發生率明顯增高。婦女血壓尤其是收縮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的增高,而收縮期高血壓是心髒和阻力動脈血管直接的負擔,收縮壓增高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絕經後婦女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較絕經前婦女增加。我國1988~1992年60歲以上老年人死因的調查發現,腦血管疾病占首位,而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男性腦血管疾病死亡中有高血壓者占52.7%,女性中占54.3%。在老年婦女高血壓中絕經後高血壓占50%以上。
絕經後婦女的高血壓發生率較條件相匹配的同齡男性增高,其原因之一可能與雌激素的減少有關。絕經後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複雜的,包括血流動力學、代謝、交感神經活性、血管壁、性激素等方麵的改變。
與年齡相匹配的血壓水平相似的男性比較,女性絕經前高血壓具有靜息心率較快、左室射血時間、心排血指數及脈壓增加及總外周血管阻力較低、總血流量較低的特點。而絕經後婦女高血壓特點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漿流量低或正常以及傾向於低腎素型。
有研究發現,在月經紊亂期的婦女,睾酮水平增加與收縮壓的升高呈正相關,同時與基礎代謝也有關係。最明顯的是當睾酮≥1.4nmol/L時,收縮壓有較明顯的升高;當睾酮水平大於正常值10倍,收縮壓必定上升(>125mmHg),因此認為睾酮可作為一種篩選工具,來預測月經功能紊亂的婦女是否會發展成為高血壓患者,並決定這些患者是否需要監測血壓和早期治療。
二、診斷
典型的潮熱症狀是圍絕經期及絕經後的特征性症狀,是診斷絕經的重要根據。絕經後出現的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如心律不齊的房性期前收縮、心電圖示心肌供血不足改變,在補充雌激素後心律恢複正常,說明與激素減少有關。還可依據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