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可見於任何年齡,自數月的嬰兒至成人、老人,小兒以5~6歲多見,成人常發於40歲以前,中青年多見,男女發病率相似。多見於無器質性心髒病患者,也可以是藥物或病變所致。
二、發病機製
AVNRT的電生理基礎是房室結內存在著功能性縱行分離的兩條不同性能的傳導徑路,即房室結雙徑路(房室結內也可存在多徑路)。一條為快徑路,其特點是傳導速度快,不應期長;另一條為慢徑路,其特點是傳導速度慢,不應期短。雙徑路的近端和遠端有共同通道,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折返環路。AVNRT的折返環路並不隻限於極小的房室結本部,實際上涉及房室交接區,所以有人稱為房室交接區折返性心動過速(AVJRT)。正常情況下,竇性心律時心房衝動沿傳導速度較快的快徑路下傳至心室,產生正常的QRS波,同時心房衝動也從慢徑路緩慢下傳,當傳至希氏束時,恰好希氏束已被從快徑路下傳的衝動激動而處於不應期,故不再被激動,不能再產生QRS波。如果竇性激動沿快徑路下傳至心室,適時的房性期前收縮恰好遇上快徑路的不應期。隻能沿處於反應期的慢徑路緩慢下傳,在體表心電圖上有P-R間期延長,如果激動在慢徑路中的傳導緩慢,到足以在快徑路脫離不應期後到達遠端,則激動可循快徑路逆傳至心房引起心房回波。如此時慢徑路已脫離不應期,激動又可沿慢徑路下傳,然後循快徑路逆傳。如此反複,便形成房室結內的環形運動,表現為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作。此為最常見的慢-快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另有一種少見的類型則相反,快徑路的不應期短於慢徑路的不應期。心動過速的折返方向逆轉,從快徑路下傳而從慢徑路逆傳,產生少見的房室結折返形式快-慢型AVNRT。
適時的室性期前收縮也可誘發AVNRT,有時室性期前收縮在慢徑路內逆傳被阻滯,便從快徑路逆傳,然後從慢徑路緩慢下傳,也可使前向性雙徑路患者誘發慢-快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但是,室性期前收縮誘發AVNRT必須具備:
①希-浦係統的逆行不應期短於慢徑路的逆行不應期,使室性期前收縮不致在希-浦係統內被阻滯;
②快徑路的逆行不應期必須短於慢徑路的逆行不應期,否則激動會同時從快、慢徑路逆傳,將在慢徑路內發生幹擾。上述條件使室性期前收縮誘發慢-快型AVNRT受到一定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