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由於胚胎發育時圓錐動脈幹旋轉不完全,使之與左、右心室對位連接發生程度不同的偏離。在胚胎發育心襻形成期就出現圓錐,右背側及左腹側脊融合後分隔成前外側和後內側2個圓錐,連接右心室小梁部原基,以後後內側圓錐融合於左心室而成為其流出道。右心室雙出的形成與圓錐部旋轉和吸收異常有關。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關係,半月瓣之間的關係,分別取決於圓錐間隔及動脈幹的發育。
導致心髒畸形的因素有如下幾個
(1)遺傳因素:
很多染色體異常和遺傳綜合征均合並心髒畸形,而我們在產前發現有心髒畸形的胎兒中有25-30%屬於染色體異常
(2)外界因素:
妊娠期接觸某些物質或藥物,如酒精、鋰、維生素A、抗驚厥藥、反應停、類固醇、苯丙胺、麻醉藥及口服避孕藥或大劑量接受輻射等,胎兒心髒畸形的機會約1:50
(3)生物因素:
宮內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可能造成胎兒心髒畸形
(4)免疫因素:
孕婦為糖尿病患者其胎兒心髒畸形機會是原有基礎的5倍。
遺傳學
先天性心髒病目前來說主要與母孕期病毒感染、接觸放射線等有關,而與遺傳關係不大。絕大多數患者的親屬都沒有患先天性心髒病。但也有少數報道稱家族聚集性的存在先心病的案例。
二、發病機製
1、病理解剖
右心室雙出口可發生在心房位置正常,反位或對稱位。在手術的病例中,房室連接一致的占86%,不一致的占11%。右心室雙出口主要是圓錐部(漏鬥部)畸形。漏鬥部(流出道)間隔完全在解剖右心室之上,而不是室間隔的流出道部分。在delaCruz組的資料中,前後位漏鬥部伴大動脈關係正常的占54%,主動脈位於右側並列的占37%,主動脈前位的占9%。大動脈關係正常時,流出道間隔與室間隔垂直。在右心室雙出口中,漏鬥部呈並列位的約占26%,肺動脈幾乎均自鄰近室間隔的內側漏鬥部發出,主動脈與肺動脈平行,主動脈位於右側。
(1)主動脈下室間隔缺損:
為最常見的類型,在右心室雙出口手術病例中約占50%。漏鬥部呈前後關係,缺損均位於隔緣小梁的前支與後支之間,大部分為膜周型,主動脈瓣葉為缺損的上緣,二尖瓣環與三尖瓣環的連接為缺損的後下緣,其他邊緣為隔緣小梁,漏鬥隔及心室漏鬥褶。少部分缺損與半月瓣及三尖瓣之間被心室漏鬥褶肌性組織分隔,缺損的邊緣均為肌肉。主動脈左位時,室間隔缺損往往為主動脈下缺損,缺損部位較主動脈右位更趨向空間隔的前上部。屍檢資料中,右心室雙出口伴主動脈下室間隔缺損病例伴雙圓錐的占77%,單獨肺動脈下圓錐占23%。
(2)肺動脈下室間隔缺損:
在右心室雙出口手術病例中約占30%。絕大部分肺動脈下室間隔缺損不伴肺動脈狹窄,即為Taussig-Bing類型。漏鬥部呈並列關係。缺損位於隔緣小梁前支與後支之間。如果肺動脈下圓錐存在,缺損與肺動脈瓣之間為肌肉組織分隔,肺動脈瓣與二尖瓣直接連續則肺動脈瓣騎跨在室間隔缺損上,成為其上緣。流出道間隔朝向右心室前壁,將主動脈下區域與室間隔缺損分隔開來。流出道間隔肥厚可引起主動脈下狹窄。在Taussig-Bing類型中,雙側圓錐或單獨主動脈下圓錐約占50%。
(3)雙動脈下室間隔缺損:
約占10%。缺損位於隔緣小梁前支與後支之間。因為漏鬥部間隔發育不良或缺失,缺損直接在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之下,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成為缺損的上緣,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連續。隔緣小梁成為缺損的前、下及後緣。雙側圓錐均缺如。
(4)遠離大動脈室間隔缺損:
占10%~20%,缺損不在隔緣小梁前支與後支之間,離開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遠,位於小梁間隔,流入道部間隔,或膜周缺損並向流入道延伸。主動脈下狹窄少見,主要發生在肺動脈下室間隔缺損的右心室雙出口。主動脈下狹窄常由於左室(主動脈下)流出道發育不良,也可因房室瓣組織或肥厚肌肉束引起。右心室雙出口伴房室連接不一致時,通常心房位置正常,主動脈與肺動脈起自左側的解剖右心室。主動脈位於肺動脈左側,並列或左前方。室間隔缺損為主動脈下或肺動脈下。
最近,在國際先天性心髒病命名及資料庫項目中右心室雙出口分類為:
①室間隔缺損型(主動脈下缺損,雙動脈下缺損)。
②法洛四聯症型。
③大動脈轉位型(肺動脈下缺損伴或不伴肺動脈狹窄)。
④遠離大動脈室間隔缺損型(根據是或不是完全性房室間隔缺損,伴或不伴肺動脈狹窄分成4種亞型)。
⑤室間隔完整型。合並其他心髒畸形有房室瓣(狹窄、閉鎖、騎跨等)、動脈導管未閉、心室發育不良、主動脈狹窄、主動脈間斷、冠狀竇隔缺損、肺靜脈連接異常、心耳並列、房間隔缺損及右位心等。
2、病理生理
右心室雙出口的血流動力學與室間隔缺損大小及其與大動脈關係、合並畸形等有關,可以分別類似於室間隔缺損合並肺動脈高壓、法洛四聯症及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左心室血液經室間隔缺損分流無限製時,左心室與右心室壓力相等。肺動脈流出道及主動脈流出道均無狹窄時,肺動脈壓力與主動脈壓力相似。體循環血液氧飽和度取決於肺血流量,右心室內不同氧飽和度血液混合及血流狀況。肺血流量受肺動脈狹窄及肺血管梗阻性病變的影響。伴有肺動脈下室間隔缺損時,肺動脈血氧飽和度高於主動脈血,不論是否存在肺動脈狹窄或肺血管梗阻性病變。伴主動脈下室間隔缺損時,肺動脈血氧飽和度高於主動脈血仍占40%。右心室雙出口不伴肺動脈狹窄時,較早發生肺動脈高壓及肺血管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