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腺瘤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1.大腸瘤屬癌前病變,表現為大腸黏膜上大小不一的凸起物。
二、發病機製:
大腸腺瘤表現為大腸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為有蒂型和廣基型。組織學切片上可見多少不等的絨毛狀成分。根據腺瘤中絨毛狀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將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絨毛狀成分占20%~80%)和絨毛狀腺瘤(絨毛狀成分占80%以上)3種,臨床上以管狀腺瘤最為多見,占70%左右。由於其分類特點,隻有當對完整的腺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後,才能確定腺瘤的組織學類型。
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但不是所有大腸腺瘤均發生癌變。腺瘤的癌變與下述因素有關。
1.腺瘤大小:一般來講隨著腺瘤的增大其癌變機會顯著上升。據文獻報道,直徑<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發生率分別為1.7%~2.6%、6。5%~24.3%、12%~25%,浸潤性癌的發生率分別為1%~1.3%、9.5%~9.8%、41.7%~46.1%。近年來發現一種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徑常<1cm,可伴中心凹陷,其惡變率高,但卻易漏診,故腸鏡檢查時須仔細。
2.病理類型:腺瘤中絨毛狀成分越多越易癌變,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混合性腺瘤次之,管狀腺瘤癌變率較低。
3.腺瘤外形:廣基型腺瘤癌變率明顯高於有蒂型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隨著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高癌變率顯著上升,輕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發生率約5.7%,中度為18%,重度達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