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寒冷環境(30%):
凍僵多發生於在寒冷環境中逗留和工作時間過久,而其保暖禦寒措施不足,陷埋於積雪或浸沒於冰水等情況時也可發生,凍傷可發生在氣溫不太低,甚至在0℃以上,常由於穿著過緊或潮濕的鞋靴引起,老人,嬰兒,體質極度衰弱者和慢性心血管病,前腦垂體和甲狀腺機能減退,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患者,偶爾在溫度過低的室內亦可發生凍僵和凍傷,饑餓,疲勞,酒後等更易誘發本病。
生理作用(30%):
凍僵是寒冷刺激腦前視區的皮溫和深溫受體,通過腎上腺素能交感神經使體表血管收縮以保持體溫,同時通過運動神經增加肌肉張力和抖動來產生熱量,但是所增加的熱量都是有限的,僅比安靜狀態時增加40%~60%,寒冷使氧耗量和心搏出量增加,在5℃的環境中,氧耗量約增加3倍,心輸出量增加95%,寒冷影響意識和思維活動,降低對外界的反應性和工作能力,當寒冷繼續存在,使體溫下降到35℃以下稱低溫,低溫影響腦和心髒功能,並妨礙葡萄糖等能量代謝,體溫在26~33℃時,寒冷直接作用於心肌,使心跳減慢和心律失常;17~26℃時,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增高,氧釋放減少,使組織缺氧;12℃時,細胞膜鈉通道阻斷,鈉離子不能進入細胞內,使肌纖維無應激反應,並出現感覺和運動神經麻痹,周圍血管擴張而導致失熱,進一步引起體溫下降,倘若低溫為時較短,體溫回升時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可以恢複,如果低溫持續數小時,神經和肌肉發生退行性變,即使體溫恢複正常,其功能亦難以恢複,凍僵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解凍後血管腔內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組織缺血性壞死。
血管收縮(30%):
凍傷是局部溫度過低,致使局部血管先收縮,後擴張,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組織水腫,血管內血液濃縮和血管壁損害,形成血栓以致引起組織壞死,病變可僅限於皮膚或累及深部組織,包括肌肉和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