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多為混合感染,主要病原體有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大腸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變形杆菌、需氧性鏈球菌、厭氧菌(類杆菌、梭狀芽孢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放線菌)等。誘因有機體抵抗力低下、月經期或產褥期衛生不良、婦科手術和操作(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宮腔鏡、腹腔鏡檢查或手術)、產科因素(剖宮產、產後出血、清宮術、人工剝離胎盤術、胎盤組織殘留)、計劃生育手術(人工流產術、放置宮內節育器)、性傳播疾病或臨近器官炎症的蔓延等。
二、發病機製
炎症可通過宮頸淋巴播散至宮旁結締組織,首先入侵輸卵管漿膜層,發生輸卵管周圍炎,然後累及輸卵管肌層,而黏膜層受累較輕,管腔因腫脹變窄,病變以輸卵管間質炎為主。炎症亦可經子宮內膜向上蔓延,首先入侵輸卵管黏膜層,管腔黏膜腫脹,間質充血水腫和大量白細胞浸潤,上皮可發生退行性變或剝脫。若傘端粘連封閉,膿性分泌物積聚在管腔內,則形成輸卵管積膿;若膿性分泌物自傘端流入盆腔內,與卵巢粘連而破壞卵巢貫通,則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膿腫多位於子宮後方、闊韌帶後葉及腸管間,偶可向陰道、直腸穿破,亦可破入腹腔引起彌漫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