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青光眼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不清,可能與虹膜色素上皮發育異常(萎縮或變性)有關。
二、發病機製:
1.有關色素播散的機製曾提出過發育性和機械性兩種理論。本病虹膜組織病理學研究,發現虹膜色素上皮局灶性萎縮、色素減少、黑色素生成顯著延遲和瞳孔擴大肌增生,提示虹膜色素上皮發育異常(萎縮或變性)是色素播散的基本缺陷。虹膜血管熒光造影觀察,顯示虹膜血管分布缺陷和血管低灌注(後者可出現在色素播散之前),提示虹膜中胚葉支撐組織先天性發育缺陷。本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有報道兩兄弟同時患色素性青光眼和廣泛視網膜色素上皮營養不良,周邊虹膜凹陷、虹膜根贅長,虹膜較鬆弛、顯著的鞏膜脊和睫狀體帶、較後的虹膜附止和豐富的虹膜突等形態異常,似乎支持本病的遺傳或發育缺陷的病因學。
2.Karickhoff提出反向性瞳孔阻滯這一新的色素播散機製,首先討論本病周邊虹膜何以向後凹陷以致與晶狀體韌帶接觸這個關鍵性問題。向後凹陷的虹膜下垂並緊靠著晶狀體前麵,它起著“瓣閥”樣作用,使後房房水流向前房而不能流回後房,前房壓力增高推周邊虹膜更接近晶狀體韌帶。這種反向性瞳孔阻滯加重了原來存在的虹膜凹陷,或者它對虹膜凹陷及與晶狀體韌帶接觸起著主要作用,這一概念得到近期一些研究的支持。這些研究是采用現代高分辨力超聲生物顯微鏡(UBM)技術,觀察色素播散綜合征患者眼前段解剖結構之間的聯係,觀察調節、瞬目、運動以及治療(激光虹膜切開術和縮瞳劑)對色素播散綜合征患者虹膜形態的影響。
3.色素阻塞房水流出通道並引起房水流動阻力增加,曾得到臨床觀察、體外或活體實驗研究、組織理學發現的支持。臨床上注意到一些色素播散綜合征患者,自發地或藥物性瞳孔散大,或劇烈運動後出現前房內陣雨樣色素釋放、短暫眼壓升高及房水流暢係數減少。實驗性葡萄膜色素顆粒灌注屍體眼及活猴眼可引起房水流出阻塞。組織病理學發現過量的色素顆粒位於小梁網細胞內或細胞外,細胞沿小梁柱成行排列,小梁網間隙偶爾見有吞滿色素顆粒的細胞(吞噬細胞或衍生於虹膜基質的細胞),這些色素及細胞似乎足以引起阻塞小梁網間隙、妨礙房水流動。
4.RichARDSon提出色素性青光眼房水流動受阻和眼壓升高的兩階段理論。第1階段:色素顆粒從虹膜神經上皮細胞釋放,經房水循環進入小梁網間隙。由於小梁內皮細胞有選擇性吞噬潛在阻塞房水通道物質的能力,色素顆粒亦聚集在內皮細胞內。經過短期色素適量積聚會引起小梁網間隙急性阻塞和短暫眼壓升高。過度吞噬色素可導致內皮細胞自小梁柱脫落(徙移)或在原位上發生細胞破裂,飽含吞噬色素的內皮細胞遊走入小梁網間隙,部分細胞溶解造成色素顆粒和細胞碎片進行性積聚並阻塞小梁網間隙。小梁柱細胞剝落引起小梁柱裸露,通常黏附在小梁柱的內皮細胞會自動向裸露區延伸,由新的健康細胞自身修複。因此這個階段引起的眼壓升高是偶爾發生、輕度和可逆的,散瞳、運動或前房灌注引起的急性阻塞和短暫眼壓升高也屬於這個階段。如果小梁網失去這種自動平衡修複能力則可能演變為第2階段,其特征是小梁柱變性塌陷、融合和硬化。此階段變化通常是不可逆的,臨床表現為不可控製的嚴重晚期青光眼。小梁網內皮細胞為何會喪失自身的修複能力,一種解釋認為與小梁內皮細胞原發性缺陷有關。內皮細胞原發性缺陷可解釋為何一些色素播散綜合征患者發生嚴重青光眼,另一些卻不發生。具有輕度眼壓升高及可逆性患者,或許其內皮細胞缺陷並不那麼嚴重。作為補充房水流出通道色素阻塞理論的細胞毒性機製曾被提出,它是基於發現色素顆粒含有色素多聚體和具有酪氨酸酶活性的一種蛋白質。掃描電鏡觀察亦發現色素顆粒為強嗜鋨性,提示含有大量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或兩者兼有。然而這些物質的細胞毒性作用及其對色素性青光眼發病機製的影響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