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正常情況下,寄生在腸道內的蛔蟲是分散、與腸管縱軸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蟲大量繁殖或在人體發生某些生理改變時,如體溫升高、腹瀉、腸功能紊亂、過敏性體質以及各種刺激引起的腸蠕動增強或服驅蟲藥劑量不足等,可誘發蛔蟲騷動、聚集、扭結成團,引起腸腔堵塞。造成機械性腸堵塞的蛔蟲數量自幾十條至幾千條不等,有作者報道從一病人腸腔內取出蛔蟲2097條。此外,蛔蟲的代謝產物刺激腸壁使其發生痙攣亦可促進梗阻的發生。引起痙攣性梗阻所需的蛔蟲數量不多,有時僅1~2條。蛔蟲團和腸痙攣還可引起腸套疊。
二、發病機製
1.發病機製 集結扭曲成團的蛔蟲,由於機械性刺激和蛔蟲產生的毒素影響,致腸痙攣,腸內容物不能通過腸道,多由於腸道狹小,或蛔蟲集結過多引起一係列腸道及全身的病理及生理改變。成蟲主要寄生在空腸中部腸腔內,其毒性作用可能是抗原(來自活或死蛔蟲)的吸收,引起LgE介導的變態反應。蛔蟲能機械損傷宿主的腸黏膜,其代謝產物亦可刺激、損傷局部黏膜,引起痙攣性收縮和平滑肌的局部缺血。由於腸黏膜損傷可致消化吸收障礙,從而引起營養不良。
蟲數多時在腸腔內常扭結成團,引起腸梗阻。梗阻部位近回盲部為常見,蟲數不多時,同樣可以發生腸梗阻,亦可引起腸套疊或腸扭轉。
蛔蟲性喜鑽孔亂竄,當受到刺激易在腸中竄動而引起各種嚴重並發症。鑽入膽道,引起膽道蛔蟲症尤為常見而嚴重。蛔蟲侵入膽囊管或肝內膽管時,可繼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急性膽管炎、膽囊炎,或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深入肝內膽小管時可引起肝膿腫。炎症變化或蛔蟲本身都可使膽囊或膽道穿孔,引起膽汁性腹膜炎。鑽入膽道的蛔蟲有時仍可退出或轉換方向再回到小腸或從口中吐出,偶或死亡遺留在膽總管內。亦可鑽入闌尾、手術傷口、腹壁膿腫、胃腸減壓管、T形引流管、耳咽管等部位,甚至鑽入氣管引起窒息。偶可入腦,脊椎管、鼻、腎、膀胱、前列腺、尿道、子宮、陰道等處引起相應病變。
蛔蟲異位寄生而排卵,若遺留在某些髒器(如肝、肺、胰腺、腹膜和腸係膜等處)可形成蟲卵肉芽腫。若遺留在膽道、膽囊內,則以蟲卵或蛔蟲殘體為核心,可逐漸形成結石。
2.病理
(1)腸道變化:在梗阻上段的腸腔內有氣體和液體積聚,腸腔擴張,腸運動增強,企圖克服梗阻,這時僅有腸腔的阻塞,沒有血液循環的障礙,呈單純性腸梗阻。如繼續發展下去,腸壁發生血液循環障礙和壞死,變為紫黑色,這時稱為絞窄性腸梗阻。腸腔擴張或痙攣時,蛔蟲受到刺激在腸管中騷動,如鑽破腸壁的薄弱處而引起腹膜炎或單發多發生腹腔膿腫。
(2)全身變化:主要有脫水和水電介質的紊亂,毒素吸收和感染。如腸腔內細菌的毒素滲透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再通過吸收入血液,產生全身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