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確,通常認為係基因缺陷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由單基因或多基因異常突變所致。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隻有致病基因在純合狀態下(rr)才發病,在雜合狀態(Rr)由於有正常的顯性基因R存在,所以致病基因r的作用不能表現出來,但這樣的個體雖不發病,卻能把致病基因r傳給後代,成為攜帶者。具有遺傳因素的後代,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發生概率高達25%,男女總概率相等。本病幾乎可占屍檢的2%~4%。
二、發病機製
1.發病機製 胰腺囊性纖維性變主要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引起的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以多個器官的分泌失調、黏液積聚和阻塞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所波及的器官較多,表現的症狀複雜,難以為簡單的機製所能概括。有認為係機體內的鈣離子運輸出現障礙,大量的鈣離子積聚在細胞漿和線粒體內,並使細胞膜鈉泵功能失控,鈣離子回吸收下降。高濃度的胞漿內鈣離子將影響糖蛋白的轉錄,使其黏液糖蛋白模式發生改變,因而改變了外分泌腺分泌黏液的凝膠-溶膠狀態,致其黏稠度增高,繼發多器官(胰腺、肝膽、肺、小腸)的管道係統排泌障礙、堵塞。
1944年Farber報道胰腺分泌減少和胰酶(澱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缺乏,早期出現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與吸收障礙;並可使胎糞變成稠厚的膠樣物質,造成回腸被灰白色胎糞塊堵塞。約10%~15%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嬰兒可發生胎糞性腸梗阻。後者將可繼發腸扭轉、腸壞死、腸穿孔、胎糞性腹膜炎。
在肝膽係統由於膽汁黏稠和排泌異常,出現膽汁性肝硬化和膽結石,因而繼發門靜脈高壓症、脾大、脾功能亢進、腹水、黃疸、上消化道出血等。
由於支氣管內黏液黏稠,黏液的構成和物理化學異常,黏液不易排出,產生支氣管梗阻、支氣管炎、支氣管周圍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直至肺源性心髒病等一係列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呼吸係統病變。
電解質紊亂除消化不良因素之外,病人汗腺分泌過量的氯化物及鈉,致使機體丟失較多的鹽類,為引起電解質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報道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病人汗腺的氯化物及鈉的濃度比常人高2~5倍,其濃度為氯化物50~160mEq/L(正常平均27mEq/L);鈉為80~190mEq/L(正常平均52mEq/L)。汗腺內氯化物及鈉濃度增高的機製尚不清楚。
2.病理改變
(1)胰腺:胰腺纖維化、變硬,表麵不規則。胰腺腺泡及腺管被不定形的富含鈣質的嗜伊紅性物質所堵塞,腺泡周圍有慢性炎症反應,間質廣泛纖維化逐漸取代胰腺小葉,導管呈囊性擴張,實質細胞萎縮或消失,胰島細胞基本正常。但胰腺病變程度並非與病情成比例。
(2)肺:由於氣管、支氣管內大量黏稠的黏液滯留,其黏膜的纖毛受破壞;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呈阻塞性改變,周圍有炎症反應;可同時存在肺大皰及肺不張的病理變化。
(3)肝膽:肝髒表麵呈小的凹陷性或彌漫性硬化病變,小膽管黏液性阻塞及局限性膽汁性肝硬化是胰腺囊性纖維性變在肝髒的特征性表現。鏡下所見肝的正常組織結構破壞,膽小管被嗜伊紅物質所堵塞,其周圍有炎症反應、纖維組織和膽小管增生,肝小葉被纖維組織所包圍,形成多葉性膽汁性肝硬化及肝內膽管結石。膽囊壁萎縮內有濃稠的白色膽汁,常合並膽囊結石。
(4)腸道:小腸也存在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特殊性表現。十二指腸腺體擴大,腺上皮細胞呈扁平狀,十二指腸腸腔內有黏稠的分泌液。小腸黏液腺的杯狀細胞數量雖並未增加,但腸腔內仍存在濃厚的分泌液。除腸道的形態學變化外,尚發現腸黏膜內有些細胞的胞漿內酶活性降低,苯氨基丙酸和氨基醋酸的吸收減少。
(5)其他:異常的黏液分泌物可引起附睾、輸精管、精囊、輸卵管等生殖器官各種管道的堵塞;子宮頸黏液腺擴張,宮頸口被黏液堵塞。
其他如汗腺、腮腺等非分泌黏液性分泌腺體,並無病理學上的改變。然而其分泌液中的鈉和氯離子濃度卻顯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