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血管性高血壓鑒別
1、嗜鉻細胞瘤
血壓突然升高,常以抽風起病,與腎血管性高血壓類似。但嗜鉻細胞瘤常有交感神經興奮的表現,如出汗、顏麵蒼白、心悸等。尿鄰苯二酚胺(VMA)測定呈陽性,腹部X線平片可見腎上腺區有鈣化點,腹部B超可發現腫瘤。
2.腎素瘤(球旁細胞病)
也有難治而嚴重的高血壓,血漿腎素活性升高,血醛固酮繼發性增多,尿醛固酮高及低血鉀,這些極似腎血管性高血壓。但其分腎靜脈腎素活性顯示一側明顯升高,腎動脈造影反複正常,雖然在腎內血管分布可能異常,如運行方向不正常,屈曲擴張的小動脈。B超、CT檢查可見占位性病變。
3.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病最早出現高血壓,血清鉀降低,血鈉增高,血中醛固酮增高,與腎血管性高血壓類似。但前者血漿腎素活性多降低,且血醛固酮增高不能為鹽負荷試驗抑製,可以鑒別。
4.化學感受器瘤(chemodectoma)
又稱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起源於主動脈或頸動脈體,多發生於頸部而無功能,國內從1958年以來已有近90例報道,近來北大一院兒科也見到一例為9歲男孩,明顯持續性高血壓,以頭痛起病,症狀酷似嗜鉻細胞瘤,血漿腎素活性及AⅡ增高,與腎血管性高血壓類似。B超發現腹膜後腫物,切除後瘤組織嗜鉻反應陰性,此為惟一的與嗜鉻細胞瘤不同點。
5.腎實質性高血壓
那類病人多有腎髒病病史,如急性腎炎、腎炎、腎病綜合症及慢性腎盂腎炎等。
6.原發性高血壓
一般年齡較大,或有原發性高血壓家族史,先有高血壓,以後才有腎損傷。如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等。
7.腎血管性高血壓
多見於30歲以下,或55歲以上,突然發生惡性高血壓,或以往有高血壓病史,突然轉為惡性高血壓者。並應留意病史中有否腰部外傷,腰痛部或脅腹部劇痛,腹痛等病史。體檢時腹部或脅腹部、頸部可有血管雜音。但上述征象均無特異性,確診要靠腎動脈造影及腎靜脈腎素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