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腹股溝疝 若以腹股溝韌帶為界,腹股溝疝塊出現在腹股溝韌帶上方,恥骨結節的上方;股疝塊應位於腹股溝韌帶的內下方,恥骨結節的外下方。股疝塊一般較小,不易回納,也常無反複脫出史;而腹股溝疝塊較易回納,且回納途徑不同股疝。腹股溝斜疝與精索緊密相鄰,而股疝則反之。在腹股溝疝突出時,檢查皮下環有疝塊存在;而股疝突出時,皮下環空虛。以食指插入皮下環中,讓病人咳嗽,腹股溝疝可有衝擊感,股疝則無。
2、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的下組和腹股溝深組淋巴結腫大時易與股疝相混淆。股疝形圓,深部有蒂柄;而淋巴結腫大則呈橢圓形,無蒂,可推動。腹股溝淋巴結炎時常有急性感染史,如下肢感染、肛周膿腫等,應抗生素治療,腫塊變小、症狀減輕。另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作為某些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的局部表現,或某些惡性腫瘤的區域淋巴結腫大,應加以鑒別。
3、卵圓窩區脂肪瘤 脂肪瘤無根蒂,不能還納,捏緊腫塊的基底部,脂肪瘤的分葉感特別明顯。應當特別注意的是某些病人臨床表現完全符合脂肪瘤,甚至手術探查腫塊的外觀和脂肪瘤相似,也不要隨便排除股疝的存在,因為該脂肪塊有可能是股疝突出時,將腹膜前脂肪帶出所造成,應進一步尋找疝囊,避免漏診。
4、大隱靜脈曲張 於卵圓窩彙入處曲張的大隱靜脈成團,平臥後或抬高患肢,靜脈團塊迅速消失,站立後團塊又複出現,並伴有下肢靜脈曲張;壓迫曲張靜脈結節的上方,結節增大,而壓迫其下方結節縮小;靜脈曲張病人取站立位,輕叩卵圓窩處腫塊,有波動沿曲張靜脈傳導。而股疝病人平臥後,腫塊消失緩慢,有時需要壓迫方能還納,個別腫塊壓迫也不能完全消失。
5、閉孔疝 病人如果出現大腿內側疼痛,應和閉孔疝進行鑒別,但閉孔疝發病率低於股疝,根據Howship-Romberg氏征,通過直腸指診或盆腔檢查,在直腸或陰道側壁的前方如果觸及索條狀腫塊,有助於診斷。
6、腰大肌寒性膿腫 腰椎結核形成的寒性膿腫常沿髂腰肌向下擴展出現於大腿根部內側,有明顯的波動感。應進一步詢問有無低熱、盜汗、食欲不振等病史,必要時行CT、腰椎平片等檢查。
7、圓韌帶囊腫 位於腹股溝內,在腹股韌帶上方,據此可與股疝鑒別。此外腫塊呈圓形可橢圓形,活動度大,有囊性感。
8、慢性淋巴結炎 股三角區慢性淋巴結炎可捫及數個腫大的淋巴結,並易推動,還可能有急性感染史。股疝為單發難複性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