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原發性惡性淋巴瘤鑒別診斷
一、鑒別:
主要是與腸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羅恩病、腸結核以及小腸癌相鑒別。
1.克羅恩病:
可有節段性狹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時難與惡性淋巴瘤相鑒別。但克羅恩病一般病史較長、常有複發史及肛周膿腫,可有腹部腫塊,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內瘺,鋇劑檢查可見內瘺病變,節段性狹窄較光滑,近段擴張較明顯,線性潰瘍靠腸係膜側,並有黏膜集中,腸袢可聚攏,呈車輪樣改變。小腸惡性淋巴瘤一般無內瘺形成,臨床表現重,X線下狹窄段不呈節段性分布,邊緣不光滑,結節大小不一,潰瘍和空腔較大而不規則。
2.腸結核或腹膜結核:
亦可出現腹部包塊,有時與惡性淋巴瘤較難鑒別,但前者一般都有結核病史,有低熱、盜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檢查有揉麵感,周身情況一般不出現進行性惡化,小腸結核X線見增殖型者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局限性腸腔狹窄,邊緣較惡性淋巴瘤光滑,近端擴張亦較明顯;潰瘍型者龕影一般與腸管縱軸垂直,惡性淋巴瘤的潰瘍部位不定,龕影較大而不規則。
3.小腸癌:
病變往往局限,很少能觸及包塊,即使有亦是較小的局限的包塊,X線鋇餐檢查僅為一處局限性腸管狹窄、黏膜破壞。
4.免疫增生性小腸疾病(IPSID):
是一種獨特的小腸淋巴瘤,最初報道見於東方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稱為地中海淋巴瘤或α-重鏈疾病。典型的症狀包括慢性腹瀉、脂肪瀉,同時伴有嘔吐和腹部痙攣性疼痛,亦可見杵狀指。許多IPSID病人的一個少見的特點是,在血液和腸分泌物中,有一種異常的IgA,其α-重鏈縮短,且不含輕鏈。IPSID多發生於有腸內細菌及寄生蟲感染的地區,有人認為,其病因可能與小腸內B淋巴細胞受腸內微生物抗原的長期反複刺激,引起細胞突變及惡變所致,異常的α-鏈是由小腸的漿細胞產生的。IPSID病人往往死於進行性營養不良和衰竭,或死於侵襲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