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檢查
一、化學檢查
1、血液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增高,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正常或輕度加快。
2、腦脊液常規檢查:
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和(或)蛋白質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但正常者亦不少見。在此基礎上出現免疫活性細胞為主的細胞反應,主要為淋巴細胞反應,少數為轉化型淋巴細胞反應、單核樣細胞反應及單核吞噬細胞反應。急性期多以前3種為主,恢複期以單核樣反應為主。急性期細胞學異常可超過90%。半數病例可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個別病例糖含量增高。偶見麻痹型膠樣金曲線。
3、國內報道用捕捉抗體法(ELISA)
檢測腦脊液及血中的IgM及IgG抗體早期診斷單純皰疹性腦炎。在生理情況下,IgM抗體不能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查到病毒特異性IgM抗體,提示神經係統有病毒感染後的抗體應答反應。方法本身隻需要單份血清和腦脊液,1天即可出結果。在單純皰疹腦炎時可在神經係統症狀出現的第2天獲陽性。單純皰疹腦炎Ⅰ型在發病2~12天內都可查到IgM,從腦脊液中查出IgM抗體可達7%左右。還可由一份血清和腦脊液中檢測出IgG抗體。
4、病毒分離:
有條件單位還可早期進行病毒分離。
二、物理檢查
1、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多呈彌漫性改變或在此基礎上出現局灶性改變,且隨臨床症狀好轉而恢複正常。
各地報道本病的EEG異常者達85%~96%。青島醫學院報道160例均為異常EEG。主要為彌漫性高波幅慢波,可在彌漫性異常的背景上有局限性改變加重。有時出現棘波、尖波或棘-慢波複合及周期性複合波等。多數為持續性輕重不同的異常,也有陣發性,散發性和節律性的。這些改變與其他病毒引起的腦炎一樣,並無特異性。一般在急性期EEG異常程度輕,隨著疾病的進展,EEG的異常程度亦逐漸加重,在疾病高峰期異常程度最高,隨著疾病的恢複,EEG也逐漸恢複正常,也有的恢複稍慢於臨床。
以精神異常為主要症狀的病毒性腦炎,其EEG與一般病毒性腦炎基本變化相同。輕者絕大多數為彌漫性低~中波幅θ及δ波。少數病例有高波幅尖波發放或局灶性高波幅δ波。
有癲癇發作的病毒性腦炎,EEG中約82.4%為彌漫性異常。少數為高波幅尖波發放。腦炎後遺癲癇者中5.8G有陣發性放電。急性期後如EEG仍不正常且有陣發性放電者,預示病人將有癲癇發作。
有的文獻強調腦瘤型腦炎,EEG局限性異常多見,但多數報道為彌漫性異常的背景上,有局灶性中~高波幅θ波或δ波。
有的研究者提出慢波的數量增多,周期延長和振幅變大與意識混濁程度成平行關係,但也有不同的見解。有時慢波比意識障礙先出現,但有時相反。病毒性腦炎的EEG沒有特異性,不能據此確定腦炎的診斷,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查才有輔助診斷意義。疾病早期在出現神經係統陽性體征之前,容易誤診為功能性精神病。但是疾病早期出現的EEG異常,反映腦部有彌漫性損害,故EEG是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2、腦超聲波檢查
急性期發生一側較重的腦水腫,可見中線移位。
3、頭顱CT檢查
已有較多的報道,頭部CT檢查在脫髓鞘腦炎的診斷上有一定的價值,可見低密度區,可發現腦水腫、占位性病變或液化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