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檢查
一、檢查: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無紅、白細胞的改變,偶見異常淋巴細胞,提示由於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出血時期或反複多次出血之後,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常減少,白細胞增高,網織紅細胞於大出血後可增多。周圍血中最主要的是改變是血小板減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輕重與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 時可見自發出血,<20×109L時出血明顯,<10×109L時出血嚴重。慢性患者可見血小板形態大而鬆散,染色較淺;出血時間延長,凝時時間正常,血塊收縮不良或不收縮;凝血酶原消耗減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血小板極度減少時,由於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時間延長,血小板壽命很短。血小板數量減少程度不一,且可有形態異常,如體積增大、形態特殊、顆粒減少、染色過深。除非大量出血,一般無明顯貧血和白細胞減少。
2.骨髓象
出血嚴重者可見反應性造血功能旺盛。急性病例巨核細胞總數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細胞多增高,多在0.2×109L(200/mm3)以上,甚至高達0.9×109L〔正常值(0.025~0.075)×109L〕。巨核細胞分類:原巨核細胞和幼稚巨核細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顯著增加,可達80%;而成熟釋放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極少見。為了確診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礙性貧血時須進行骨髓檢查。
3.血小板抗體檢查
主要是血小板表麵IgG(PA IgG)增高,陽性率為66%~100%。發同時檢測PAIgG、PAIgM、PAIgA可提高檢測陽性率。PAIgG增高並非本病特異性改變,在其它免疫性疾病亦可增高。但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PAIgG不增高。此外係統觀察PAIgG變化對ITP的預後有指導意義。一般在PAIgG下降時血小板才上升,有人報告每個血小板PAIgG量>1.1×10-12g的病例用激素治療無效,而每個血小板PAIgG量為(0.5~1.0)×10-12g的病例激素療效好。切脾前如果PAIgG極高亦預示手術效果不好。如激素治療或切脾手術後PAIgG恢複正常則預後好。如PAIgG持續增高則提示治療無效。
此外還可測血清中血小板抗體,約54%~57%病人血清中抗體增設。但血清中遊離的血小板抗體與血小板表麵IgG的陽性率並不平行。
4.血小板壽命縮短
應用同位素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輸給ITP病人:進行測定,病人血小板壽命明顯縮短,甚至隻有幾小時(1~6小時,正常為8~10天)。應用同伴素體表計數法還可測出血小板阻留和破壞部位(脾、肝、肺、骨髓)。應用血小板粘附與聚集試驗等對慢性ITP病人有時可測出血小板功能異常。
5.出凝血檢查
出血時間延長,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血塊回縮不良,凝血酶原消耗不良,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黏附功能低下。
6.用放射性核素標記血
小板方法測定 血小板壽命明顯縮短,此項檢查對ITP的診斷具有特異性,但由於目前尚缺乏簡單易行的檢測方法,還不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症狀、體征選擇B超、X線、CT、MRI、肝腎功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