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血培養對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治療具有確診的價值,並為治療提供依據。國內報道血培養的陽性率為25%~44%,國外為63%~92%。在應用抗生素前24~48h取3~5次血,每次10ml,發熱時取血可提高陽性率。已用抗生素者其血標本用培養基稀釋20倍,若用過青黴素加青黴素酶,用過頭孢菌素高滲培養基。應常規作需氧及厭氧培養,必要時可針對某些特殊微生物作特殊培養。治療結束前不應丟棄培養基,作為選擇抗生素參考。
1.超聲心動圖 此已成為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發現贅生物而使感染性心內膜炎得以確診,此外還可提供有關瓣膜損害、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複雜並發症的信息。近年來出現了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在感染性心內膜炎中價值明顯優於M型超聲心動圖及經胸壁超聲心動圖。經食管超聲心動圖通過利用食管靠近心髒解剖位置的優勢,使心髒結構更清晰顯示。它是將超聲心動圖傳感器置於內窺鏡中,從食管內顯示心髒結構,避免了經胸壁超聲受胸壁和肺的幹擾。Shapiro等報道了44例具有典型瓣膜贅生物的病人檢查結果,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出率為33/44,而經胸壁超聲心動圖為23/44,兩者有顯著差別。而且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對檢測更小的贅生物更好。但超聲診斷也有其局限:①可能將瓣膜鈣化、增厚、瓣葉或腱索斷裂看作贅生物。②不易判別病灶是否為活動性感染,尤其是複發者。③與無菌性血栓性心內膜炎不易鑒別。④超聲結果正常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
2.核素檢查 例如67Ga掃描可顯示感染灶。近來有報道用99mTc標記的抗NCA-95抗粒細胞抗體能在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灶中濃聚,可作為超聲心動圖的輔助診斷手段,提高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率。
3.其他 直接測定特異性病原抗原及抗體,如免疫沉澱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等。心導管造影,極少用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因有導致贅生物脫落的危險,僅偶爾用於了解瓣膜的嚴重程度和血流動力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