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區逸搏和逸搏心律檢查
1.交接性逸搏的心電圖特點
(1)典型的心電圖特點:
①在較長間歇的心動周期之後出現的QRS波:其形狀、時限為室上性。
②大多數交接區逸搏看不見P′波:少數在QRS波前後可見到有一逆行P′波。在Ⅱ、Ⅲ、aVF導聯P′波倒置,在aVR、V1導聯直立。逆行P′波可出現在QRS波之前(P--R間期<0.12s),或在QRS波之後(R-P-間期<0.20s),或埋在QRS波中。
③如果出現數次交接區逸搏,則每次逸搏周期固定。
④有時QRS波前後可出現竇性P波。但P-R間期<0.10s。
(2)對典型心電圖特點的詳細描述:
①由於交接區的自律性比竇房結低,因此交接區逸搏的逸搏前間期要比竇性周期長,一般為1.0~1.5s。在同一心電圖上,逸搏的出現常與前一心搏相隔一個固定的時間,即逸搏周期。如出現數個交接區逸搏,其逸搏周期恒定,相差應<0.08s。
②由於交接區逸搏的激動是按正常房室傳導係統下傳心室:所以QRS波形態、時限與竇性的QRS波相同。但如果發生時相性室內差異性傳導時,QRS波可發生畸形。由於此是發生於延遲的心搏,故不能用傳導阻滯尚處於相對不應期等來解釋,但其發生的機製目前尚不清楚。
③逆行P′波:交接區逸搏的激動一方麵通過正常的房室傳導係統下傳至心室;一方麵大多通過中結間束或後結間束向心房逆行傳導,心房的除極向量指向左上方,所以在額麵上P環為-60°~-90°。投影於Ⅱ、Ⅲ、aVF導聯軸的負側,P波倒置,為逆行P′波。投影於aVR導聯軸的正側P波直立:投影在Ⅰ導聯軸的正側或等電位處,Ⅰ導聯的P波直立、低平或雙向。
④逆行P′波與QRS波的關係:大多數的交接區逸搏看不到逆行P′波,隻是在少部分病例可於QRS波前後見到逆行P波。這是因為交接區逸搏的起搏點激動,前向性傳導與逆向性傳導的速度不同有關,也與起搏點的位置有一定關係。例如,當起搏點發出的激動逆行傳導比前向傳導快,則逆行P波在QRS波前(P′-R<0.12s);當激動前傳比逆傳快,則逆行P-′波在QRS波之後(R-P-<0.20s);當激動前傳和逆傳的速度相等,則P′波重疊在QRS波群中。
⑤在交接區逸搏激動發生的前後:如果竇房結也發出衝動,並控製了心房,就會形成竇房結控製心房、交接區逸搏控製心室的局麵。兩者的激動在房室結發生幹擾,竇性激動不能下傳心室,交接區逸搏激動也不能逆傳入心房。此時竇性P波可在QRS波之前。但P-R間期<0.12s,常在0.10s內。竇性P波也可位於QRS波之後或相重疊。
⑥交接區逸搏的激動可逆傳入心房:與竇性激動在心房內相遇而形成房性融合波。其形態介於逆行P′波與竇性P波形態之間。
(3)房室交接區逸搏的特殊類型:
①加速的交接區逸搏及交接區逸搏功能低下:加速的交接區逸搏是指房室交接區逸搏發生在與上述逸搏相同的條件下,但其出現的周期短於1.0s,甚至不到0.7s。提示當時心肌房室間交接區組織有異常高的自律性。相反,亦有在竇性停搏達4.0s以上才出現心肌房室間交接區逸搏,甚至停搏更長時間而無逸搏出現。提示房室交接區起搏功能異常低弱或受抑製。
②過緩的房室交接區逸搏:逸搏周期>1.50s,頻率<40次/min。
③逸搏-奪獲二聯律:又稱為偽反複心律。多見於竇房阻滯時。心電圖特點:在每一個交接區逸搏之後,緊跟一個竇性搏動。此類激動奪獲心室的P-QRS-T波,P波是竇性的。大多見於P-P相距太長,超過逸搏時間與逸搏後的不應期之和所致。
2.交接性逸搏心律的心電圖表現
(1)典型心電圖特點:
①連續出現3個或3個以上的交接區逸搏。
②心室率緩慢:為40~60次/min,節律整齊R-R間期相等。
③QRS波正常或伴有室內差異性傳導。
④QRS波前後可有逆行P′波:或重疊於QRS波。如QRS波前有P′波,則P--R間期<0.12s,如QRS波後有P波,則R-P-間期<0.20s。
(2)對典型心電圖的詳細描述:
①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緩慢而勻齊:頻率為40~60次/min,其R-R間期較竇性周期長,而與逸搏前間期相等。小兒的頻率在1歲以內為80~100次/min,1~6歲為58~80次/min,7~14歲時與成年人相同。交接區逸搏心律通常節律整齊,但也可不齊,R-R間期不等,相差可>0.12s。其原因為:A.在交接性逸搏心律開始時需要一個很短的準備過程,即最初時R-R間期較長,以後逐漸縮短直至穩定,此稱起步現象;B.房室交接區發生了隱匿性房室交接奪獲,使交接區提前激動,需要重安排周期使下一次交接區衝動延緩發生;C.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的起搏點發放的衝動不勻齊。
②多數情況下交接區逸搏心律的心房是由竇房結控製:心室則由交接區控製。交接區衝動可逆傳至心房,可與竇性衝動在心房相遇而形成房性融合波,竇性衝動也可下傳發生心室奪獲。
③在很少見的情況下:交接區存在2個起搏點,上部起搏點可引起逆行P′波;下部起搏點下傳心室產生QRS波,它們的頻率各自不同。
④交接區逸搏心律通常不受乏氏動作、頸動脈竇按摩、壓迫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經興奮方法的影響,但可隨心率的快慢而改變,當心率增快時交接區逸搏心律可消失,轉變為竇性心律;當心率減慢時,竇性心律可轉變為交接區逸搏心律。此為頻率依賴性3相性交接區逸搏心律。
(3)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的特殊類型:
①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傳導阻滯:在交接區逸搏心律時,P′-R間期>0.12s時應診斷一度前向傳導阻滯;R-P-間期>0.20s時應診斷一度逆向傳導阻滯。也可合並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前向二度傳導阻滯文氏型不常發生。英氏型罕見。
A.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一度前向傳導阻滯。
B.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一度逆向傳導阻滯。
C.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二度Ⅰ型逆行房室傳導阻滯。
D.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二度Ⅰ型前向房室傳導阻滯。
E.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②交接區逸搏心律伴頻率依賴性束支內傳導阻滯的文氏現象。
③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形成的反複心律:當異位心律伴有逆行心房傳導時,有時此一激動可再傳回心室引起另一次心室激動,形成反複心律。它常見於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期前收縮等。發生的基礎是房室交接處傳導的抑製不均勻,其中一部分阻滯較重,另一部分較輕,其中阻滯較重的區域有單向傳導阻滯。
反複心律心電圖診斷:逆行P′波出現在交接區或室性異位激動之後,其R-P間期延長超過0.20s,其後又出現另一期前的QRS波群(QRS-P--QRS),與其前的QRS波群相距<0.50s。當交接區逸搏心律的逆行心房傳導R-P間期逐漸延長時,易在最長的R-P-間期後出現反複心律。單個出現的反複心律易誤為期前收縮,連續出現即形成反複心律性心動過速。
反複心律應與不完全性房室分離與心室奪獲(即逸搏-奪獲)偽反複心律鑒別。反複心律最常見於洋地黃敏感或過量。
④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縮。
⑤房室交接區逸搏心律形成交接區逸搏-反複心搏-房性期前收縮三聯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