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腺癌檢查
一、檢查:
1.腫瘤黏蛋白檢測:
可提示腫瘤組織來源。壺腹部癌可原發於十二指腸壁黏膜、胰管或膽管,而來源部位不同其預後可能不同,因此,Dauson和Connolly對腫瘤產生的黏蛋白進行分析來提示腫瘤組織來源:唾液黏蛋白來自真正的壺腹的腫瘤是膽管上皮和十二指腸黏膜的特征;中性黏蛋白是Bruner腺特征性分泌蛋白;硫酸黏蛋白則主要由胰管產生。
2.組織病理學檢查:
腫瘤可表現為息肉型、浸潤型及潰瘍型。息肉狀腫塊質地柔軟,大的呈菜花狀,也可能來自腺瘤性息肉或絨毛狀腺瘤惡變。腫瘤邊緣呈堤狀隆起,較硬,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時,可阻塞十二指腸腔致十二指腸腔發生狹窄和梗阻。鏡檢見:十二指腸癌主要為腺癌,占81.4%。少數癌細胞產生大量黏液而形成黏液腺癌。偶可見分化很差的未分化癌。
3.大便潛血試驗:
以潰瘍病變為主時,大便潛血可為陽性。
4.氣鋇雙重造影:
是首選的檢查方法,如行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診斷率。因癌腫形態不同,其X線影像有不同特征,一般可見部分黏膜粗、紊亂或皺襞消失,腸壁僵硬。亦可見息肉樣充盈缺損、龕影、十二指腸腔狹窄。壺腹部腺癌與潰瘍引起的壺腹部變形相似,易誤診。
5.十二指腸纖維內鏡檢查:
鏡下見病變部位黏膜破潰,表麵附有壞死組織。如見腺瘤頂部黏膜粗糙、糜爛,應考慮癌變,對可疑部位需取多塊組織行病理檢查,以免漏診。因纖維內鏡難窺視第3、4段,故可能遺漏診斷。臨床可采用超長內鏡或鋇餐彌補其不足。
6.B超、超聲內鏡和CT檢查:
可見局部腸壁增厚,並可了解腫瘤浸潤範圍、深度、周圍區域淋巴結有無轉移,以及肝髒等腹內髒器情況。
7.選擇性腹腔動脈和腸係膜上動脈造影:
對上述檢查仍未能確診者,行選擇性腹腔動脈和腸係膜上動脈造影,有助於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