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營養飲食 食物相克 食物熱量

老年人骨質疏鬆(老年人骨質疏鬆 )

別名:
老年骨質疏鬆症,老年人骨質疏鬆症
傳染性:
無傳染性
治愈率:
30%
多發人群:
老年人
發病部位:
全身
典型症狀:
胸悶 背痛 骨痛 維生素C缺乏 彌漫性骨質疏鬆
並發症:
骨折
是否醫保:
掛號科室:
骨科 老年科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老年人骨質疏鬆檢查

 1.骨形成指標

  (1)血清骨源性堿性磷酸酶(bALP):

該酶由成骨細胞合成與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濃度可反映成骨細胞水平。對bALP活性的監測及動態觀察將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效果的監測、病情預後等提供有效依據。

  (2)骨鈣蛋白(BGP):

骨鈣蛋白又稱骨鈣素。它來自成骨細胞的非膠蛋白,半壽期為5min。監測血BGP不僅能反應成骨細胞活性而且可以幫助觀察藥物治療後成骨細胞的改變。當骨形成與骨吸收耦聯時,骨鈣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異指標。在許多內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鈣素發生變化。是臨床上診斷、檢測病情的一項重要生化指標,可直接反應骨形成速率。抗骨吸收藥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療則使BGP水平上升。

  (3)原膠原延長肽(PICP):

該肽力為在Ⅰ型膠原蛋白修飾過程中被切下而排出體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夠反映成骨細胞的膠原合成功能。

  2.骨吸收指標

  (1)空腹尿鈣/肌酐比值:

正常值為0.13±0.01,如尿鈣排出量增加,說明骨吸收率增加。骨吸收時,骨鈣釋放入血,導致尿鈣升高。由於影響尿鈣的因素較多,因此特異性不強。

  (2)空腹尿羥脯氨酸/肌酐比值:

正常高限為0.016,比值增高,說明骨吸收率增加。雖較常用,但特異性及敏感性均不強。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主要存在於破骨細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質吸收情況。絕經婦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顯著增加,絕經後婦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療法後,血清TRAP下降70%。是反映破骨細胞活性的較好指標。

  (4)Ⅰ型膠原吡啶交聯物及末端肽:

作為骨吸收指標近年來受到重視。有較強的特異性與代表性。

  骨轉換標誌物排泌有晝夜節律,這提示我們在收集標本時要定點標準化。

  3.骨密度測定方法

單光子吸收法(SPA),雙光子吸收法(DPA),定量CT法(QCT),定量超聲測定法(QUS),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定法(DEXA)等,以測定骨質疏鬆的程度,確定診斷及檢查藥物治療的效果。其中以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較好,是目前公認的骨質疏鬆檢查的金標準,與QCT相比,具有價格低廉、結果確切靈敏度與正確度均高的優點,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了雙光子技術,即用兩種不同能量的射線校準不同軟組織厚度及脂肪含量。雙光子很快就被雙能X線所取代。並得到廣泛使用。兩者的工作原理一樣,但DXA比DPA掃描快,更精確,更準確,避免了同位素的衰減。它的原理是兩種能量X線同時穿過身體,被探測器接收。因不同組織(主要是骨、脂肪和肌肉)對高低兩種能量X線的反應不同,因此可以用數學公式校正。不同的廠家采用不同的技術得到兩種能量X線,一種是用K邊緣過濾、另一種是使用轉換開關。

  4.臨床應用

  (1)診斷骨質疏鬆:

現在有多種測量方法可用於診斷骨密度降低。在選擇測量方法和部位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身體各個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一致,在某些部位骨密度可假性升高。各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是均勻一致,每個人脊柱、髖和腕部的相對骨密度不同。這種不一致性在絕經後早期比老年婦女更明顯,可能與在絕經後早期鬆質骨的轉換率和骨丟失率比老年婦女高有關。也正因為如此,在早期絕經後婦女以DXA或QCT測量腰腿骨密度診斷骨質疏鬆的比例要比測量腕部或髖部高。為了避免漏診,理想的應該是測量一個部位以上。

  65歲以後,骨密度的不一致性減弱,可根據髖部或四肢部位的骨密度來診斷骨質疏鬆。因為在老年人腰椎退變很常見。而退變引起的骨贅,骨硬化可使骨密度假升高。

  (2)預測骨折:

在決定適當的測量方法和解釋骨密度結果時,病人的年齡要考慮在內。絕大部分骨密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研究集中在65歲以上的婦女。很少研究圍絕經期人群。因此,1名70歲婦女在某一骨密度值的相對骨折危險性不能引用到50歲的婦女。年齡本身是一個獨立的預測骨折的危險因子。

  (3)監測骨密度隨時間的變化:

骨密度測量可用於監測骨老化。

  每一個特定骨骼部位可能的骨密度變化幅度應該考慮在內。比如股骨頸的骨密度自然變化為每年1%股骨頸骨密度測量的精密度誤差為2.0%。這需要觀測6年才能發現在95%可信區間內的6.0%變化。在脊柱的情況不同了,一般腰椎在絕經期或藥物治療後骨密度的變化率可達3%,測量誤差常為1%,這樣每年測量1次是適當的。應該事先了解每個特定骨骼部位的生理骨密度變化幅度和該處骨密度測量的誤差才能合理解釋連續骨密度測量的變化是真正的變化,而不是測量誤差。

  5.骨密度測量技術的適應證

  (1)評估更年期婦女:

更年期婦女是否需要用雌激素治療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現在的骨密度值、更年期症狀嚴重程度、病人和醫生的選擇、實驗室檢查顯示快速骨丟失和心血管疾病的長期危險性。婦女在絕經期的骨密度日絕對值和隨後的骨丟失的程度是評估骨折危險性的重要因素。可以根據骨密度決定是否需要雌激素治療。並且,骨密度測量可以進一步提供雌激素治療效果的信息。

  (2)發現骨質疏鬆和嚴重程度:

當懷疑骨質疏鬆或X線平片懷疑是非創傷性骨折(即骨質疏鬆性骨折)應該做骨密度檢查。最近研究表明MBD絕對值是骨折危險性的預測因素。即BMD與骨強度密切相關,BMD降低,骨強度減弱,骨折危險性增加。因此BMD本身是提供骨質疏鬆危險性的主要指標,也是決定是否進行治療的重要依據。

  (3)評價代謝性骨病病人:

許多代謝性骨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Cushing綜合征和慢性可的鬆治療等嚴重影響鈣的代謝,均可累及骨骼。另外一些常見累及骨骼的疾病有雄性激素不足,營養有關疾病,甲狀腺素治療,酒精中毒,廢用,抗凝血,腎性骨病等。對於這些繼發性骨質疏鬆,骨密度測量非常重要。因為BMD測量可反應疾病的程度和治療情況。

  (4)觀察療效和評估疾病過程:

如果臨床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並可減少骨折危險性,那麼測量BMD就沒有什麼重要意義了。各種治療對骨密度的影響方麵的研究很多,但關於骨折危險性方麵的研究比較少。前瞻性、隨機抽樣的臨床試驗證明有許多藥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折。如雙磷酸鹽,PTH,SERMS等。目前大部分臨床試驗DXA骨密度為最終觀測值,而很少用骨折作為最終觀察值。這裏應該指出的是,如果骨組織是正常的,骨密度與骨強度密切相關,即骨密度可以作為骨強度的一個指標。但也有兩者脫節的情況,如氟骨症和石骨症,骨密度增高,但骨強度反而減低,因為骨組織本身的質量變化而來。所以,藥物治療後骨密度升高不一定表示骨強度增加,也不代表骨折發生率減低。另外,這些臨床試驗用藥和流行病調查都是人群研究,低骨密度增加骨折危險性,藥物治療可增加骨密度。而對個體來講,骨密度對骨折的危險性預測能力很弱。

  骨質疏鬆研究中易被忽視的一麵,應引起注意。骨質疏鬆的臨床後果是骨質疏鬆性骨折,常發生在脊柱,股骨頸和腕部。骨折的發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骨強度隻是其中一個因素,與跌倒的衝擊力相比也許是一個次要的因素。尤其股骨頸和腕部骨折,跌倒的衝擊力可能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因素。

  跌倒是一個不能被預測和很難被量化的因素。有研究表明股骨頸骨折與老年人的視力,身體一般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因此,改善老年人的視力及一般健康狀況,可以減少骨折發生率。丹麥的Safehip生產的髖關節保護器,在內褲上相當於股骨大轉子的地方加一個高強度的保護墊。研究表明髖關節保護器可減少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Lauritzen,1996),這些方麵也是值得研究的。

  6.測量部位

  (1)椎體:

為最常選擇的檢查部位,主要用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定儀,一般選擇胸12~腰4椎骨密度檢測是早期發現婦女骨質疏鬆的主要方法。70歲以前的老年婦女腰椎側位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敏感部位。在測定腰椎骨密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將患者的腰2和腰4的骨密度積分與30歲成人或同齡正常人的同部位骨密度積分作比較;②注意腰1~腰4最低骨密度;③有中度到重度骨質缺乏的患者必須擴大測定範圍,應從胸4到腰5。

  (2)橈骨與尺骨遠端:

既往主要用SPA或DPA,目前采用外周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定儀。橈骨遠端骨密度測定對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或普遍性骨質疏鬆有診斷意義,但對早期診斷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有較大局限性。而且,外周骨密度測定不能確定骨質疏鬆最明顯的部位。但將橈、尺骨之間做比較,發現橈骨遠端骨質疏鬆症時的骨密度改變比尺骨更明顯,也更敏感。

  (3)股骨:

是常用的骨密度測定部位,包括股骨頸、WARDS三角區和轉子,常用雙能X射線骨密度測定儀方法測量。股骨頸主要為皮質骨。Wards三角區既有皮質骨也有鬆質骨,但以鬆質骨為主。這一部位的骨密度改變與腰椎和橈骨遠端具有很好的相關性。經大樣本橫斷麵研究發現,Wards三角區在絕經前15年(約35歲)和10年(約40歲)就開始骨丟失,到絕經時(約50歲)丟失已達11%。

  7.結果分析

骨密度測定結果判斷:從骨密度判斷骨質疏鬆有以下兩種標準,兩種標準通常結合使用。

  (1)T-score: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以低於峰骨量的標準差別判斷骨質疏鬆情況。低於峰骨量(30歲時的骨密度)1~2.5個標準差,為骨質缺乏。低於2.5個標準差以上為骨質疏鬆。低於2.5個標準差以上,同時伴有骨折為確診的骨質疏鬆。一般而言,骨密度減低至峰骨量的80%~90%,是為輕度骨質疏鬆(或骨質缺乏),骨密度降低至峰骨量的60%~80%,為中度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至峰量的60%以下,則為顯著的骨質疏鬆。

  (2)Z-score:

是按低於同齡正常人骨密度的標準差判斷骨質疏鬆情況。低於同齡正常人密度的1個標準差以上,為骨質疏鬆。

  8.骨X線檢查

X線照片是骨質疏鬆的較基本檢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30%以上才有較明顯改變。可表現骨密度減低,骨皮質變薄,哈佛管擴大,骨小梁間隙增寬,橫形骨小梁消失,骨結構模糊均勻。盡管常規X線在骨質疏鬆的診斷,特別是早期診斷上幫助不大,但在診斷骨質疏鬆的病因,發現臨床症狀不典型的椎體骨折及與其他骨病的鑒別等方麵仍必不可少。如顯示甲狀旁腺亢進時特有的骨膜下骨吸收,骨軟化時的線狀透亮區等均有助於確立診斷。

  此外,參考脊椎X線片上粉碎骨折、骨贅、軟組織鈣化的存在,椎體雙凹變形,胸11、12椎體,腰1、2椎體常出現壓縮性骨折等。對正確解釋骨密度測量所測定的高骨密度狀態有重要價值。因此醫師應熟悉骨質疏鬆的常規X線的表現。

  9.高分辨率CT

骨量或單純骨密度測定能提供有關骨質疏鬆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信息。但許多科研結果顯示骨礦測量隻能部分解釋骨強度。雖然骨質疏鬆患者骨量和骨密度減低,但和正常健康者仍有很大重疊。此外,骨量丟失為骨折的危險因素,然而,骨質疏鬆患者骨量的增加並不一定具有保護性。許多研究顯示定量測定骨骼結構特點,有助於提高評估骨強度的能力。

  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這些影像技術能檢測骨結構。

  高分辨率CT使用相對高分辨率和薄層掃描,能清楚顯示椎骨和髖關節的結構特征。顯示橈骨遠端骨小梁結構。可分別測定皮質骨和鬆質骨骨礦密度,可定量分析骨小梁結構。

  10.定量磁共振

磁共振技術複雜發展迅速。盡管骨組織本身不含質子,但骨組織周圍軟組織及骨髓含有大量脂肪和水質子,能產生很強的信號,因而骨小梁和皮質骨結構被襯托勾畫得非常清楚。可表現為骨髓水腫,T1加權像呈低信號強度,T2加權像呈高信號強度,這種骨髓水腫可在數月後消失。

  11.核素掃描

表現為放射性核素高攝取,但特異性差,不能定性診斷。

老年人骨質疏鬆相關醫生

更多>

  • 江蓉星,主任醫師
    江蓉星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骨關節炎、筋傷、內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脫位、骨質疏鬆、各種骨病及其痛症。擅用經方與驗方辨證治療疑難雜症。

  • 於誌臻,主任醫師
    於誌臻 主任醫師
    未開通
    上海華東醫院 老年科

    擅長疾病:老年病、內科慢性病預防與治療

  • 周學龍,主任醫師
    周學龍 主任醫師
    未開通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 骨科

    擅長疾病:擅長治療1.脊椎性疾病:如頸(腰)椎骨質增生、各類頸肩腰腿痛、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強直性脊柱炎;2.脊柱相關疾病:如頭昏頭痛、胸悶心悸、腹痛胃脹、泄瀉便秘、陽痿早泄等;3.骨關節疾病:如四肢骨折、關節脫位、股骨頭缺血壞死等;4.陳舊性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等。

  • 湯勇智,主任醫師
    湯勇智 主任醫師
    未開通
    清遠市人民醫院 骨科

    擅長疾病:頸肩腰腿痛、椎間盤突出、脊柱脊髓損傷、脊柱結核、腫瘤、畸形、骨關節炎、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方麵疾病的診治,並且在脊柱、關節微創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老年人骨質疏鬆相關醫院

更多>

相關醫院

專家推薦

  • 李秀蓮

    李秀蓮 新生兒疾病的診斷、治療與護理。

    擅長:主任醫師

    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及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家,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學博士、教授、博

  • 盧秀英

    盧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兒內、急救專業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危重症及疑難雜症搶救治療經驗。特別擅長各種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時華

    席時華 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性青光眼的治療,眼底疾病及小兒弱視診治

    擅長:主任醫師

    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具有極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長青光眼的早期診斷及難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特別是對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青光眼、淚道疾病及眼外傷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主任醫師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漢族,陝西人。198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醫療係,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

  • 熱西提

    熱西提 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擅長: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新疆醫學院臨床醫療學,擅長內科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曾獲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全國

推薦問答

每天早上起來喉嚨痛是怎麼回事?

早晨起床時喉嚨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於幹燥的空氣、過敏反應、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ERD)導致的胃酸刺激喉嚨、過度使用聲帶或吸煙等。此外,睡眠時不正確的呼吸方式,如口呼吸,也可能導致喉嚨幹燥和刺激。為了緩解症狀,建議增加室內濕度、避免過敏原、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適量飲水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煙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喉鏡檢查費用是多少?

喉鏡檢查費用因地區、醫院等級和檢查項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基礎的喉鏡檢查費用可能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需要進行更詳細的檢查或者附加其他檢查項目,費用可能會更高。為了得到準確的費用信息,建議直接谘詢所在地的醫療機構,了解具體的檢查項目和收費標準。此外,部分醫保政策可能覆蓋喉鏡檢查費用,患者可以谘詢醫保部門了解相關政策。

月經期飲酒怎麼辦?

月經期飲酒可能加重痛經症狀,影響身體健康。建議盡量避免在月經期間飲酒。若已飲酒,應適量飲水,促進酒精代謝,減輕對身體的影響。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不適。若出現嚴重不適,如劇烈腹痛、出血量異常增多等,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手上長硬疙瘩是怎麼回事?

手上長硬疙瘩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皮膚炎症、囊腫、疣狀生長、纖維瘤等。這些硬疙瘩可能是由於皮膚受到刺激、感染、免疫係統反應或遺傳因素引起的。例如,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而囊腫可能是由於皮膚下組織液積聚形成的。在某些情況下,硬疙瘩可能與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對於具體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谘詢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必要的檢查,以便確定疙瘩的性質和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腰部和臀部疼痛是怎麼回事?

腰部和臀部疼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或韌帶拉傷、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關節炎、骨折或骨質疏鬆等。疼痛可能因姿勢不當、過度勞累、肥胖、長期站立或坐著、遺傳因素或慢性疾病而加劇。診斷需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治療可能包括物理治療、改善生活習慣、減輕體重、避免重複性活動和使用輔助設備。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黃連素能治胃病嗎?

黃連素作為一種中藥成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對於部分胃病患者,如胃炎、胃潰瘍等,黃連素可能通過抑製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等機製發揮輔助治療作用。然而,黃連素並非胃病治療的主要藥物,其療效因人而異,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胃病的治療需綜合考慮病因、病理類型及患者個體差異,製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