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血管檢查
一、檢查:
1.實驗室檢測
1)顯微鏡下觀測紅細胞的來源 一般用觀察有核紅細胞來區別出血的來源,如有較多的有核紅細胞,提示血液來自胎兒的可能性很大,但這並非十分具有特征性的方法。
2)ApT試驗取試管置陰道血2~3ml,加等量水,以2000r/min(轉/分)離心,采集上清液加1% NaOH,觀察2min,如為母血,色為棕黃,如為胎兒血,則仍為粉紅。
3)Ogita試驗 取試管置陰道血1滴加5滴堿性液(0.1g分子量KOH)搖晃2min,加10滴預先製備的溶液(400ml的50%飽和硫酸銨及1ml的10g分子量鹽酸),其混合液以毛細管滴於濾紙上成為直徑20mm一個圓圈,在30s內,如為變性成人血紅蛋白及細胞碎片則仍位於中心,而抗堿性的胎兒血紅蛋白在周圍形成一個帶色的圈。
4)Loendersloot試驗 取試管內置0.1g分子量KOH 10ml,加陰道血數滴,如為胎兒血,則試管內仍為粉紅色,如為母血,在20s內顏色的將轉變為棕黃色。
5)蛋白電泳試驗 本法需時1h左右,先以Beckman溶血試驗劑將陰道血稀釋1倍,再以順丁烯二鹽酸緩衝液稀釋5倍,然後將溶血物質進行電泳,本法敏感度較高,但須一定設備,需時長。
6)Kleihauser試驗 先將血製成血液塗片,空氣幹燥20min,並以80%乙醇固定5min,以流水輕輕衝洗後幹燥,再將塗片置於洗液中(FeCl3 14.8mmol/L及Hemastoxylin 16.5mmol/L)20s,又以流水輕輕衝洗,然後以ergthrosin 0.1g/100ml染色2min,再以水清洗,幹燥,鏡檢,如細胞含胎兒血紅蛋白(Hb-F)則染色將為明顯的紅棕色,如為成人血紅蛋白(Hb-A)則看來如同“幻影”。
對以上各種方法,評價其優劣,應根據其敏感性,特異性,實驗的複雜程度及報告速度等衡量,Odansi等(1996)曾將上述方法列表如下:
綜上所述,Ogita方法簡單易行,胎兒血濃度達20%即可呈現陽性,試驗時間僅5min即可,因此在陰道出血原因不明,見紅過多均可用以了解是否有前置血管,須注意試劑標簽,每月更換1次,做試驗時最好有陽性對照組以保證其準確性。
2.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 1987年Gianopoulos等首次用超聲掃描診斷前置血管,該例為一低置胎盤,在宮頸內口上方疑有一副胎盤,在此可見血管搏動,故認為可能有臍帶存在,用多普勒超聲確定為胎兒血管,但數次掃描該血管的位置固定不變,因此懷疑為一前置血管,於妊娠40周時行選擇性剖宮產,得一活嬰,並證實此為一前置血管,1988年Hurluy又以產前超聲檢查各於孕18周及孕27周時疑為前置血管,該2例均為雙葉胎盤,第2例尚有反複的產前出血,2例均於孕37~38周時做剖宮產,各得一活嬰,檢查其胎盤均證實有前置血管。
Nelson等於1990年首次應用經陰道超聲並伴超聲多普勒檢查前置血管獲得成功,Nelson等認為陰道超聲較腹部超聲更為清晰,可以獲得腹部超聲所難以顯示的圖像,並可確定其和內口的關係,以後此類報告日益增多,並證實確為診斷前置血管的重要手段。
為避免前置血管對胎兒造成的傷害,Lee等於2000年報告在一個醫院裏對93874例孕婦從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於孕中期和孕晚期做宮頸內口的超聲檢查,如疑有異常血管及以陰道超聲及多普勒超聲以確定診斷,結果有18例孕婦有前置血管,最早發現的1例為15.6周,8例顯示胎盤的邊緣靠近內口而最後胎盤“退縮”後出現前置血管,6例在平均31.3周時有輕度出血,有3例在妊娠晚期時B超時轉為正常而經陰道分娩,其餘15例以剖宮產終止妊娠,2例雙胎各有1個死亡,1例胎齡僅26周另1例早產嬰因肺透明膜病等多種疾病而死於產後3天,胎盤檢查可見10例有臍帶帆狀附著,雙葉胎盤3例,副胎盤2例,臍帶胎盤邊緣附著2例,該報告為單個醫院近10年係統檢查的結果,因此很具有代表性。
根據Oyelese等(1999)的實際經驗,可以在孕20周第1次B超時做胎盤定位,為有無前置血管提供可能性,並對所有高危孕婦,特別是多胎妊娠,胎盤低置,雙葉胎盤及有副胎盤者做經陰道超聲及多普勒檢查,此中亦包括IVF-ET的妊娠者。
前置血管根據Dougall和Baind(1989)總結其出現方式,以及近日所發展起來的經陰道和會陰部超聲以及彩色多普勒檢查方式,可以歸結為6種,即:
①經超聲檢查發現前置血管(未破裂);
②陰道檢查捫及前置血管(未破裂);
③胎膜未破而前置血管破裂;
④胎膜自然破裂時前置血管破裂;
⑤人工破膜時前置血管破裂;
⑥前置血管受壓。
在用超聲診斷之前,常因陰道出血方才知道有胎盤病變存在,而且十分容易被誤解為前置胎盤,由於胎兒足月妊娠時的血容量約為250ml,如失血超過20%~25%,即相當於大約60ml,即可發生失血性休克,失血更多而未及時處理,將不可避免的發生胎兒死亡。
2)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亦為檢查前置血管的方法,準確率高,Nimmo等(1988)曾有報道,但其費用高故用MRI診斷本病難以推廣。
3)羊膜鏡檢查(amnioscopy) 通過羊膜鏡直接看到帆狀血管經過子宮頸內口是十分可靠的辦法,Browne等(1968)曾以此法對1434例孕婦做3589次羊膜鏡檢查發現2例前置血管,但該法亦有其局限性,Young等(1991)用此法與B超結合,查出了兩名用B超篩查時漏診的兩名前置血管患者,作者也認為前置血管易出現在雙葉胎盤或有副胎盤者,低置胎盤,多胎胎盤,IVF妊娠,產程中出血或胎心率不規則等情況下,當在人工破膜前做羊膜鏡檢查將有助於發現前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