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近視的脈絡膜萎縮檢查
一、檢查:
1.遺傳學檢查。
2.組織病理學:
變性近視眼球增長擴大,病變主要在赤道部特別是後極部,鞏膜變薄,在後極形成鞏膜葡萄腫。脈絡膜變薄,基質色素喪失,血管數減少,小血管和毛細血管消失。Bruch膜變薄,可發生破裂。睫狀體顯著萎縮,主要為環形肌纖維的發育不全。脈絡膜視網膜萎縮,萎縮區的RPE完全消失。RPE顯著增生形成Fuchs,其上覆蓋著一層膠狀無細胞的滲出物。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在彌漫性病變輕度時,動脈期後極部有點狀或線狀斑,呈漆裂紋狀。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強亮度,但不擴大,背景熒光消失後,經久不消失,重度病變後極部有萎縮斑塊者,造影表明動脈期有廣泛的點狀、線狀或片狀熒光斑或呈強熒光區及弱熒光區。表明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萎縮、可見粗大的脈絡膜血管充盈。
4.吲哚青綠血管造影:
變性近視患者由於眼軸的延長、鞏膜膨隆及後鞏膜葡萄腫的形成,不僅可導致一些並發症的發生,而且與之相關的脈絡膜循環也發生了改變。熒光血管造影除了在萎縮灶區域見到一些脈絡膜血管結構外,其他部位的脈絡膜血管由於被正常RPE所遮蔽而不可見。吲哚青綠血管造影則可較清楚觀察到脈絡膜血管結構。與正常眼相比,吲哚青綠血管造影顯示變性近視患眼明顯缺乏脈絡膜血管或脈絡膜血管相對灌注不良。可清楚顯示變性近視患眼的視盤周圍萎縮和黃斑區萎縮灶。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早期於黃斑區萎縮灶處可見進入的睫狀後短動脈及隨後的脈絡膜毛細血管充盈形態,由於萎縮區內的脈絡膜血管呈島狀無灌注或灌注不良,因此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晚期顯示缺乏脈絡膜毛細血管處為明顯弱熒光,而周圍尚有脈絡膜毛細血管處呈相對強熒光。在熒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中,通過弱熒光萎縮區的脈絡膜大血管充盈早。在熒光血管造影中,萎縮區逐漸著色。在吲哚青綠血管造影中,它們保持弱熒光,萎縮區邊界清楚,沒有滲漏和著色,色素沉著區出現遮蔽熒光。
漆裂樣紋於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晚期呈弱熒光線條,代表了裂紋處的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而熒光血管造影則可能顯示不出一些漆裂樣紋下的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在FFA顯示漆裂樣紋為強熒光染色,而吲哚青綠血管造影為弱熒光,原因可能是脈絡膜毛細血管減少和萎縮使得吲哚青綠分子通過漆裂樣紋的量減少,而漆紋樣裂紋及其下脈絡膜毛細血管的改變又導致內層脈絡膜循環灌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