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IV檢測方法
在HIV感染後,最先能夠檢測到的是病毒RNA,然後是p24抗原,最後是抗體。目前檢測HIV的方法有100多種,可以分為抗體檢測和病毒檢測兩大類。
1、抗體檢測
HIV抗體一般於感染後幾周逐漸出現,可延續至終生,血清學試驗分為初篩和確認試驗。最常用的初篩試驗和確認試驗分別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免疫印跡試驗(WB)。
2、病毒檢測
包括細胞培養(病毒分離)、p24抗原檢測和病毒核酸檢測。早期對HIV的診斷主要是通過血清學試驗檢測抗體,間接地診斷HIV感染。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方法不斷被應用到HIV的檢測中,尤其核酸檢測已經成為了HIV實驗室診斷的發展方向,它可直接檢查HIV-RNA,可在發現血清學變化之前檢測到HIV感染,且比P24抗原檢測方法更靈敏。
二、實驗室檢查
常見的檢測如下:
1.血常規
常有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呈輕度正色素、正細胞性貧血。白細胞常降至4.0*109/L以下。中性粒細胞增加,且有核左移現象,淋巴細胞明顯減少,多<1.0*109/L。有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和含空泡的單核細胞出現。
2.免疫係統檢測
(1)淋巴細胞亞群檢查
CD4T細胞減少,CD4/CD8比例下降,正常人CD4/CD8之比為1.75~2.1,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常<1.0。
(2)T細胞功能下降
遲發型變態反應性皮試陰性。體外非特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時,淋巴細胞轉化降低,T細胞的細胞毒作用降低,T細胞產生的白細胞介素-2和γ幹擾素減少。
(3)B細胞功能失調
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複合物升高。出現自身抗體,如產生RF、抗核抗體和抗淋巴細胞抗體等。
(4)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下降
(5)淋巴結活檢
在高發地區及高危人群中,對腹股溝以外部位的淋巴結腫大,特別是持續性頸部淋巴結腫大的人普遍進行淋巴結活檢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中淋巴結的反應性病變和腫瘤性病變等非特異性病變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3.小便檢查
常有蛋白尿。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三、並發症相關檢測
本病極易並發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並常死於這些並發症。因此,對本病患者進行胸部及胃腸道X線檢查,及早作出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診斷,對及時治療和延長患者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1. 消化道X線檢查
胃腸道機會性感染主要的病原體是巨細胞病毒,惡性腫瘤仍以卡波齊肉瘤為常見。
(1)巨細胞病毒感染
巨細胞病毒可侵犯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結腸最為常見,個別病例可累及整個胃腸道。巨細胞病毒性食管炎或胃炎的X線表現為黏膜皺襞腫脹,小的充盈缺損及淺表潰瘍或糜爛等。巨細胞病毒性結腸炎病變有散在性及局灶性兩種。散在性者病變侵犯整個胃腸道,但程度不一。鋇灌腸示結腸袋形消失,腸腔輕度狹窄,腸黏膜可有肉芽腫、糜爛及淺表潰瘍等。節段性者以侵犯盲腸及末端回腸為主。X線造影顯示盲腸痙攣,黏膜皺襞不規則增厚及表淺的鵝口瘡樣潰瘍,但應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X線表現相鑒別。上述X線表現均為非特異性的,應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必要時應配合內鏡加活檢以確診。
(2)卡波齊肉瘤
卡波齊肉瘤可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食管卡波齊肉瘤X線顯示食管中段呈多發性腔內息肉樣病變。胃卡波齊肉瘤表現為胃遠端散在性、多發性無蒂的黏膜下缺損,輪廓光滑,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少數病變中央有鋇劑積聚,顯示為“牛眼征”,在充氣擴張的胃內還可見到不規則增厚的黏膜皺襞。十二指腸卡波齊肉瘤為球部內黏膜下結節或輕度斑片狀隆起。小腸卡波齊肉瘤為多發性結節伴中央潰瘍。結腸卡波齊肉瘤以直腸最明顯,表現為整個結腸黏膜下散在的結節狀充盈缺損,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較晚期患者結節融合和環形浸潤腸壁,使直腸狹窄和僵直。
2. 胸部X線檢查
肺部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有卡氏肺孢菌肺炎,惡性腫瘤有卡波齊肉瘤。
(1)卡氏肺孢菌肺炎
典型X線表現是:初起時兩肺先出現混合性肺泡及間質炎性改變,以肺門周圍散在性網狀結節樣間質浸潤為主,從肺門向外擴展。隨後在數日內病變進入肺泡,發展成肺泡性實變,在野內形成均勻斑片狀實變影,其間夾雜有廣泛性或局灶性肺氣腫或小段肺不張,以肺外圍最明顯。呈粗糙的或細顆粒狀的“毛玻璃樣”表現,病變可僅限於一個肺葉,也可彌漫分布。有時片狀陰影可融合成大片狀均勻致密的浸潤影,呈向心性分布,與肺水腫的X線特征很相似。也可在“毛玻璃樣”背景上出現結節狀病灶。在肺周圍還可有條狀陰影,有些則僅表現為粗結節陰影。但這些X線表現沒有特異性,確診需要反複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找到病原。
(2)卡波齊肉瘤
最常見的X線異常是肺間質浸潤,約占肺卡波齊肉瘤患者的80%。此外,可見肺野內直徑<1cm的、境界不清楚的多發性小結節影及明顯的條狀陰影。常伴有縱隔及肺門淋巴結增大,也可有胸腔積液。當X線表現不明顯時,CT檢查有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