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IV感染的臨床分期
臨床上主要將其分為三期,分別是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
1. 急性期
這種急性感染通常發生在初次接觸HIV後2~4周左右。在此期間,HIV大量複製而CD4細胞急劇下降,使得大約50~70%的感染者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咽痛、頭痛、皮疹、肌肉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多數症狀輕微,持續1-3周可緩解。此外,HIV在進入體內5天左右即可於外周血中檢測出病毒成分,如HIV-RNA和P24抗原,而抗體則在感染後數周才出現。
另外,約9%的病人可出現急性HIV腦膜炎,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2. 無症狀期
本期可由原發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狀消失後延伸而來。臨床上沒有任何症狀,但血清中能檢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體,具有傳染性。此期的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每個個體的病程進展有所不同,其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一般認為經血途徑感染者此期較短(數個月至5年,平均2年),而性途徑感染者較長(6~12年,平均8年)。
在無症狀期,HIV在人體內一直維持著高度複製平衡狀態,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的產生,但同時也大量的被清除,不斷的感染和殺傷T淋巴細胞,也不斷的突變來逃避免疫係統的追擊。結果在HIV感染者身上會整體表現出:
⑴T淋巴細胞逐漸緩慢下降,有報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數目為40~60/mm3;
⑵血中病毒量基本維持此低水平不變,為相對動態穩定平衡狀態,但這並不是一個絕對的靜止的狀態,而是HIV不斷產生即不斷被清除所得的動態平衡;這種快節奏高速率的動態過程,在大量的研究中已多次證實;
⑶遺傳基因快速的突變,從發病機製的研究來看,這個階段是一個緩慢的CD4細胞的缺陷期, 這緩慢的免疫功能損傷使病人有著發生致命性感染的潛在風險。
3. 艾滋病期
為感染HIV後的最終階段。病人CD4+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多<200/mm3,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此期的主要臨床表現為HIV相關症狀、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
在長時間的無症狀期後,病人可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漸進性消瘦等和神經係統症狀如頭痛、癲癇、進行性癡呆、下肢癱瘓等,繼而發生“機會性”感染,大多數表現為卡氏肺囊腫性肺炎或中樞神經係統的感染,這是大多數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經治療者在進入此期後的平均生存期為12~18個月。
此期還可出現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PGL),其特點為①.除腹股溝以外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位的淋巴結腫大;②.淋巴結直徑≥1cm,無壓痛,無粘連;③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此外,大約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會出現卡波西氏肉瘤,它是一種紫色的斑塊,可出現於全身皮膚,但常見於四肢,亦可出現於口腔粘膜內,皮損附近的淋巴結亦可累及,局部皮膚損傷可發展為不易愈合的潰瘍或感染黴菌,偶爾這種斑塊亦可出現於內髒並擴散開來,但卡波西氏肉瘤並不構成HIV-1感染的死因,這類病人最後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還有少數的HIV-1感染者表現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惡性腫瘤。
二、HIV感染的三種臨床類型
(1) 典型進展者
在感染早期,其免疫功能未受損害,但在8~10年內免疫能力逐漸下降,最後發展成為艾滋病。
(2) 快速進展者
這個群體的CD4細胞計數在2~5年內迅速下降,抗HIV的抗體水平很低,而且該抗體中和HIV的能力也較差,也可能有增強抗體。快速進展者中最顯著的特征是HIV感染後一直維持較高的病毒載量。
(3) 長期存活者(又稱長期不進展者)
這些感染者能維持健康狀態達12年以上,目前最長已達17年,並且CD4細胞計數維持正常。此群體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一般為8~10%,多為血友病患者、靜脈吸毒者、異性接觸者和新生兒。長期存活者常常具有如下特征:病毒載量低(血漿和PBMC)、HIV毒株是相對非致病性毒株、針對個體中現存HIV毒株的抗體不會加重感染、PBMC產生Ⅰ型細胞因子、CD8細胞抗病毒反應很強。
長期存活的相關因素包括:
⑴感染了複製能力較弱的減毒株(nef缺失);
⑵CD8細胞抗病毒反應很強;
⑶產生Th1型細胞因子(IL-2、IFN-γ、IL-12);
⑷可檢測到自身毒株的中和抗體;
⑸人體強壯;
⑹缺失一個CCR5的等位基因,CD4細胞上CCR5受體的表達降低,影響NSI毒株的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