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腦梗死症狀診斷
一、症狀
1.一般表現
發病年齡以老年患者多見,先有腦梗死,腦梗死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腦梗死的症狀可有意識障礙、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語,頭痛,眩暈、嘔吐,偏盲,偏癱,偏身感覺障礙,運動性共濟失調,大小便失禁等神經係統症狀。劉正鬆等觀察21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發現從腦梗死發病至發現出血性腦梗死時間為:2~7天5例,8~14天12例,15天以上4例。一般發生出血性腦梗死時原有症狀加重,其中意識障礙加重6例,偏癱、偏盲、眩暈、嘔吐或共濟失調加劇者12例,頭痛加劇、出現局限性抽搐者3例。
2.根據出血性腦梗死的發生時間分兩型
(1)早發型:即腦梗死後3天內發生的出血性腦梗死。根據文獻報道腦梗死後早期發生出血性腦梗死常與栓子遷移有關,臨床上常有神經係統症狀突然加重,持續不緩解,甚至出現意識障礙、瞳孔改變、消化道出血、中樞性高熱等危險症狀。腦CT掃描顯示: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內出現有點狀、斑片狀、環狀、條索狀混雜密度影或團塊狀的高密度影。出血量大時,在低密度區內有高密度血腫圖像,且常有占位效應,病灶周圍呈明顯水腫。此時若無出血前的CT對比,有時很難與原發性腦出血鑒別,出血量大者預後差,病死率高。
(2)晚發型:在腦梗死8天後發生出血性腦梗死,晚發型的發生常與梗死區側支循環的建立有關,此種類型的臨床神經係統症狀加重不明顯,患者一般沒有任何感覺,甚至病情逐漸有好轉。腦CT掃描顯示:多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內出現有點狀、斑片狀、環狀、條索狀混雜密度影或團塊狀的高密度影。此型多預後好,在臨床上易被臨床醫師忽視。
3.根據臨床症狀演變分3型
(1)輕型:出血性腦梗死發生時間晚,多在原來腦梗死7~8天後發生,部分患者在神經係統症狀明顯好轉時發生,發生出血後原有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不加重,預後同原來的腦梗死。
(2)中型:出血性腦梗死發病時間在腦梗死後4~7天,發生出血性腦梗死後原有的腦梗死的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不緩解或在原來的基礎上病情加重,可表現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肢體癱瘓加重,一般無意識障礙,預後較好。
(3)重型:出血性腦梗死發生在腦梗死3天內,表現原有腦梗死的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突然明顯加重,有意識障礙、瞳孔改變、消化道出血、中樞性高熱等危險症狀,重者可因腦疝死亡。
腦梗死患者在病情穩定或好轉中,突然出現新的神經係統症狀和體征,要考慮到有出血性腦梗死可能。對於出血性腦梗死有診斷價值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所以在腦梗死患者病情恢複期及病情有突然改變時,應做腦CT掃描以明確診斷。
4.原發病的表現
有心髒疾病者占絕大多數,如冠心病房顫、風心病房顫、冠心病頻發性早搏、心肌梗死、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臨床表現。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
①有腦梗死,特別是心源性腦栓寒及大麵積腦梗死的可靠依據,如腦CT掃描或腦MRI檢查證實。
②一般神經係統功能障礙較重,或呈進行性加重,或在病情穩定、好轉後突然惡化。
③在應用抗凝劑、溶栓藥或進行擴容、擴血管劑治療期間,出現神經係統症狀加重,甚至出現明顯的意識障礙。
2.影像學檢查 腦CT掃描或MRI檢查等影像學檢查提示出血性梗死。
3.腦脊液檢查 有顱內壓升高、腦脊液有紅細胞,蛋白含量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有引起腦栓塞的原發疾病 如冠心病房顫、風心病房顫、冠心病頻發早搏、心肌梗死、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臨床表現。
5.排除診斷 排除原發性腦出血、腦瘤性出血等顱內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