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性周圍神經病症狀診斷
一、症狀
1.周圍神經損害特點 麻風病的周圍神經損害以結核樣型最為顯著,瘤型較輕,界限型介於前兩型之間。最常受累的神經是耳大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脛神經和腓腸神經,腦神經也可受累,以麵神經和三叉神經常見。
2.麻風性周圍神經病的感覺損害表現 多以感覺缺失起病,因無痛性的肢體損傷而引起注意。感覺受累的程度依次為溫度覺、痛覺和觸覺,深感覺很少受累,臨床有時出現深淺感覺分離和痛觸覺分離,易與脊髓空洞症相混淆。感覺障礙的分布多為片狀,因自主神經末梢也遭破壞,故多同時伴有局部無汗,這是皮內神經受累的特征。神經幹和神經根受累罕見。瘤型麻風可有手套襪子樣的感覺障礙,同時伴有明顯的肢體遠端發涼,此點與其他周圍神經病引起的手套和襪子樣的感覺障礙不同。
3.麻風性周圍神經病的運動受累表現 感覺障礙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便可出現運動受累。尺神經受侵犯時,可出現骨間肌萎縮,呈爪狀手。腓總神經麻痹時有足下垂,肌無力很少超過肘膝關節以上。
4.末梢自主神經受累表現 可導致肢體末端皮膚營養障礙,表現為指趾短小、脫落、骨溶解、足穿孔和Charcot關節。麻風周圍神經病為慢性增殖性炎症,皮下感覺神經可觸及肥大,以耳大神經和尺神經多見。
5.神經肌肉電生理檢查 表現為神經源性損害,運動和感覺傳導速度均減慢。根據Becx-Bleumink的經驗,65%有神經損害的麻風患者無自覺症狀。因此電生理檢查對發現臨床前期的周圍神經損害非常重要。
二、診斷
麻風病的診斷標準:
①皮損伴或暫無麻木;
②周圍或皮神經粗大;
③皮損查菌陽性;
④皮損活檢有麻風特異性改變。
這4條標準中,一定要符合2條以上標準方可診斷麻風;在皮膚損害的基礎上,根據麻風周圍神經損害的臨床特點可考慮麻風病的可能。確診依靠皮膚活檢或刮片找到麻風杆菌,神經活檢對了解周圍神經損害以及麻風病的診斷也具有重要的價值。麻風菌素試驗可為診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