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1.少尿期 本病初期,臨床所見常為原發疾病的症狀所掩蓋,如不同原因所引起的持續性休克,溶血反應,中毒症狀等,經數小時或1~2天,以後即進入少尿期。少尿是指24h尿量少於400ml或每小時尿量少於17ml。而後24h尿量在40ml以下,稱為無尿。完全無尿者少見,完全性尿路梗阻、急性腎皮質壞死、腎小球腎炎及惡性高血壓引起的急性腎衰可出現完全無尿。在少數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竭患者,尿量可維持在800ml~1000ml或更多。少尿期一般為7~14天,短則2~3天,長者可達2個月。少尿期超過1個月者預後差,即使免於急性期死亡,腎功能不全也難以恢複。
在少尿期由於水、鹽、氮質代謝產物的瀦留,可出現下列症狀:
1)電解質紊亂:由於少尿、酸中毒,引起高血鉀、高血鎂、高血磷、低鈉、低氯和低鈣血症。高血鉀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反射消失,心律失常,甚至室性纖顫,心跳驟停及心電圖改變。低鈉、低鈣、酸中毒可加重鉀中毒。低鈉血症可表現乏力、肌肉痙攣、血壓下降、低滲性昏迷等。高血鎂症狀和高血鉀相似。
2)高血壓和心力衰竭:在急性腎功能衰竭時,腎髒缺血,腎素分泌增多,為引起高血壓的主因,少尿期的液體負荷過度,亦加重了此種情況。血壓大多在140~200/90~110mmHg(18.7~26.7/12~14.7kPa),約有l/3患者血壓正常。而在心肌損害的基礎上,如果治療時不注意水、鹽控製,可以發生心力衰竭,出現胸悶、氣急、端坐呼吸、咳嗽,痰呈泡沫樣或粉紅色,心髒擴大、有奔馬律、肺部滿布濕囉音或哮鳴音,如不積極搶救可致死亡。
3)水腫:由於少尿,水分排出減少,容易引起水瀦留。但起病時常伴有腹水及惡心、嘔吐,故開始時並不一定存在水腫,大多數病人由於輸液量過多,使組織水腫,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又稱水中毒,甚至發生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
4)代謝性酸中毒:由於腎功能衰竭時,尿酸化作用減弱或消失,加上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各種酸性代謝產物和乳酸等堆積,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病人表現全身軟弱,嗜睡、甚至昏迷。
5)感染:急性腎衰竭使機體抵抗力減弱、免疫功能低下,除原發病如創傷、手術的感染途徑外,許多治療措施如導尿、注射、透析等增加了感染的機會。患者常合並肺部、泌尿道、口腔的感染,敗血症亦常見。
6)氮質血症:急性腎衰竭時,由於血中非蛋白氮和其他代謝產物含量大幅度增加,出現尿毒症症狀。患者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以及神經係統症狀。
7)其他:如貧血與出血傾向。血紅蛋白降低,麵色及指甲床蒼白、皮下瘀斑、注射部位血腫、胃腸道出血等。
2.多尿期
1)尿多:急性腎衰竭經過及時而有效的治療後,經數天到2周後,腎髒病變開始修複,當24h尿量從少尿或無尿增加至400ml以上,即為腎功能開始恢複的一個表現。
尿量逐漸遞增或迅速成倍增加,並且日尿量超過正常,可達5000~7000ml/d,多尿階段說明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改善,但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還未恢複,此時病人自覺症狀迅速好轉。
在尿多2周後,腎小管的稀釋功能開始恢複,在此期間尿比重可低達1.002,經l~2個月後稀釋功能可恢複正常。
在病程2~3個月後,腎髒濃縮功能開始恢複,此時尿的比重可逐漸升高至1.015~1.018,一般需1年以後才能達到1.025以上。若尿比重不能升高而固定在1.010左右,表示預後差。
2)電解質紊亂:當病人每天尿量超過1000ml時,在大量丟失水的同時,也伴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丟失,出現低鈉血症,患者表現體重下降、軟弱無力,麵容憔悴、血壓偏低等;若補鉀不及時,可產生低鉀血症,患者表現肌肉軟弱無力、麻痹、呼吸困難、腹脹、心髒擴大。重者可因心室顫動等發生阿-斯綜合征而猝死。在多尿期可出現低鈣血症,而增加神經肌肉的應激性。
3)氮質血症:在多尿期由於腎小管的結構與功能尚欠完善,腎髒的廓清率仍很差,故氮質代謝產物的瀦留明顯,在多尿期開始的2~4天內,血液內尿素氮等可繼續升高並達高峰,致臨床表現似無好轉,有時反而加重,重者因此死亡。以後隨尿量增加,氮質代謝產物的濃度逐漸降低,但速度比較慢。病人的全身狀況開始迅速好轉,精神轉佳,食欲漸增。至數周後氮質代謝產物才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在多尿期常可有低熱,極易發生感染,故應繼續觀察病情,加強監護。
3.恢複期 患者經少尿、多尿二期後,組織被大量破壞,消耗,故在恢複期常表現軟弱無力、貧血、消瘦、肌肉萎縮,有時有周圍神經炎症狀。往往需經曆3~6個月,甚至1年以後才能完全康複。
二、診斷:
1.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產後大出血、嚴重妊高征、血型不合輸血等引起的急性腎衰竭的發病過程及處理經過等。對於無明顯原因的急性腎衰,必須仔細複習病史,如休克、失血、腎中毒等;過去長期持續存在的症狀,如嘔吐、貧血和活動不能耐受,中樞神經係統抑製,骨痛,多尿,煩渴等;以及以往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濃度均可提供腎功能不全的證據。
2.體格檢查
3.血尿檢查,診斷ARF並不困難。在少尿或無尿期,需鑒別腎前性或腎性ARF。有大出血,休克或感染史,在休克及血容量恢複後仍然少尿,經利尿劑應用尿量仍不增加,臨床可診斷為急性腎功能衰竭。
也可從一下幾方麵診斷:
功能性ARF(腎前性) 因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衰造成腎灌注不足而少尿。患者一般有明顯病因,如產科大出血、休克、嚴重感染等。
器質性ARF(腎性) 患者有腎小球腎炎、腎病、急性腎盂腎炎等病史。
梗阻性ARF(腎後性) 最常見於困難的產科手術中因解剖位置不清而誤紮雙側輸尿管。一般病史明確,術後無尿,可經輸尿管插管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