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1.淺表感染 又稱為白毛結節,為白色、棕黑色或綠色顆粒狀紡錘狀小結節,包圍毛幹並呈不規則散在分布。有時結節可以融合成團塊。在真菌生長處的毛幹質脆易於折斷。此種毛幹上結節質地較柔軟,並易用手將結節從毛幹上擦去。
2.過敏性肺炎 有報道本菌是過敏性肺炎的病因之一。某些具有遺傳素質的患者可與毛孢子菌的抗原發生反應而導致肺炎。通過從患者居住的環境中清除此菌可以降低本病的發生率。目前在日本以外地區尚無相關報道。
3.侵襲性毛孢子菌病 主要見於免疫缺陷患者。約90%的患者見中性粒白細胞減少,通常為惡性血液係統腫瘤。其他風險因素包括艾滋病、嚴重燒傷、靜脈插管、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以及心瓣膜手術等。主要由灰毛孢子菌和黏毛孢子菌引起。
侵襲性感染可分為播散性和局限性。播散性最常見。表現為急性發熱,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治療無效。感染常進行迅速,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敗血症。肺和腎最常累及。肺部累及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少痰。胸部X線示肺泡彌漫性浸潤。腎部累及多於屍檢時發現,臨床表現為腎衰伴鏡下血尿和蛋白尿。皮膚損害是第三位常見病變,可反映感染播散情況。表現為背部及四肢的紅斑性丘疹,有時可伴水皰。丘疹逐漸發展為中央壞死。一些患者如血細胞減少狀況改善且應用抗真菌治療有效,可轉化為慢性播散型有如慢性播散型念珠菌病,罕見肝、脾受損,表現為發熱和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
二、診斷
感染可局限於單個器官,包括心瓣膜、中樞神經係統、腹膜和外科傷口。絕大多數心內膜炎由人工瓣膜引起。也有因注射毒品而引起。通常表現為大且厚的瓣膜贅生物,易發生栓塞,特別是下肢。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的主要症狀包括頭痛、惡心、嘔吐和發熱。多見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一例脊髓X線照相致腦膜炎的報道。有慢性腹膜透析致腹膜炎的報道。
血、尿、痰、腦脊液和皮損組織培養。血培養對播散性感染的診斷非常有用。皮膚組織病理的培養也有提示作用。皮膚活檢示真皮侵入菌絲和關節孢子,部分可見血栓性脈管炎。應注意從痰和尿中培養出毛孢子菌,可能為定植菌而非感染。但對於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從任何標本中培養出此菌均應認真對待,並做進一步評估。
血清學檢查:在培養結果出來前,可采用血清學方法評估。毛孢子菌與新生隱球菌多糖有交叉抗原。有報道毛孢子菌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時,新生隱球菌抗原為陽性。因此,對於可疑病例,隱球菌抗原檢查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