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平滑肌症狀診斷
一、症狀:
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有時出現腹痛,多能自行緩解,易誤診為胃腸其他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消化道出血(50%),慢性小腸梗阻(30%),腹部腫塊(25%),腸套疊(15%)等。
1.消化道出血:
較常見,約一半左右的病人有消化道出血症狀。常由於腫瘤表麵黏膜血供不足而發生潰瘍,或腫瘤中心因血循環障礙、缺血、壞死囊性變與腸腔相通所致。可有兩種不同的表現,一部分病人常為原因不明的貧血;另一部分病人可表現為急性消化道出血,有時也可反複發作,甚至因出血嚴重出現失血性休克而需急症手術,以前者多見。可有大便潛血持續陽性、黑便或柏油樣便,除位於近端空腸的平滑肌瘤外,一般無嘔血表現;病灶黏膜愈合後,出血可停止,但可再次出血,如此反複發作。個別病人腫瘤向腹腔破潰,引起腹腔積血。
2.腹痛:
較常見,可呈現間歇性隱痛或鈍痛,逐漸加重變為刺痛或絞痛;疼痛部位多位於中腹部或臍周,有時亦可出現於左上腹及左下腹。常伴有納差、乏力、腹瀉。當腫塊生長到較大體積時,可引起腸梗阻、腸套疊、腸扭轉或腸穿孔而出現急腹症。有時腹痛經過一般藥物治療能得到一定的緩解,常易被誤診為腸炎、腸功能紊亂等非腫瘤性疾病,造成診斷上的延誤。
3.腹塊:
臨床上約1/4的病人可觸及腹部包塊。由於小腸本身的解剖特點,腹塊早期不易覺察,隻有當腫塊生長到較大時才易觸及,往往活動度大,可隨腸係膜根部垂直的方向推動,有的甚至 可向全腹腔移行,質地較硬,伴輕度壓痛。另一種常為套疊的腸段,而非腫瘤本身,此類腫塊常為橢圓形,而且常隨腹痛發作而趨明顯,隨著套入的多少,腫塊可變形,時大時小,有時甚至消失,常為腔內型腫瘤所致。
4.腸梗阻:
是腔內型腫瘤的主要表現,症狀出現一般較早。一般為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多表現為持續性腹部隱痛不適,陣發性加重,嘔吐及腹脹不十分顯著。腔內型腫瘤發生梗阻形式常為腸套疊,腫瘤本身作為套入腸管的頭部。腔外型者較少發生腸梗阻;壁間型及腔內外型早期可出現腸梗阻。
5.並發內瘺:
平滑肌瘤中心缺血、壞死、感染或囊性變,往往可穿破腸腔形成內瘺,以腔外型多見。病人可出現腹痛,發熱,經抗炎治療後腹塊縮小甚或消失,而後再長大。
此外,腫瘤亦可穿破入腹腔,導致腹膜炎,但這種情況少見。
二、診斷:
小腸平滑肌瘤診斷較為困難,臨床上常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腸結核、出血性腸炎、卵巢腫瘤等。因此,凡腹痛,腹塊,尤其是伴有反複消化道出血、貧血,在排除上消化道及大腸疾病後,或有不明原因的慢性不全性腸梗阻,均應想到本病的可能,應進行仔細的小腸插管氣鋇雙對比造影,小腸鏡檢查,血管造影和核素掃描,必要時作CT檢查,以明確診斷。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3.剖腹探查 不失為診斷和治療的有效手段,對於臨床高度懷疑小腸平滑肌瘤的病例,應積極剖腹探查,防止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