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症狀診斷
一、症狀
急性硬膜下血腫多合並較重腦挫傷,臨床分類大多數為重型顱腦損傷,傷後原發昏迷多較深,複合性硬膜下血腫中間清醒期少見,多表現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較少出現中間清醒期,即使意識障礙程度曾一度好轉,也為時短暫,隨著腦疝形成迅又陷入深昏迷。在腦挫傷的基礎上隨著血腫的逐漸形成可迅速形成腦疝進入深昏迷。與單純腦挫傷比較顱內壓增加更加顯著,病人傷後意識障礙更為嚴重。顱內壓增高症狀如嘔吐、躁動比較常見;生命體征變化如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呼吸及脈搏緩慢、體溫升高等明顯。
傷後早期可因腦功能區的損傷和血腫的壓迫產生相應的神經係統局灶性體征,如:中樞性麵舌癱及偏癱、失語、癲癇等;出現小腦幕切跡疝時出現同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對側肢體癱瘓,治療不及時或無效可迅速惡化出現雙側瞳孔散大、去皮質強直及病理性呼吸,進入瀕危狀態。特急性顱內血腫常見於減速性對衝性損傷所致硬膜下血腫。單純性急性硬膜下血腫多有中間清醒期,病情進展相對較慢,局部損傷體征少見,顱內壓增高表現及出現小腦幕切跡疝後表現與複合性硬膜下血腫相似。若是在觀察過程中有新體征出現,係傷後早期所沒有的或是原有的陽性體征明顯加重等,均應考慮顱內繼發血腫的可能。
二、診斷
依據頭部外傷史,受傷原因及受傷機製,原發昏迷時間較長或意識障礙不斷加深,並出現顱內壓增高的征象,特別是早期出現神經係統局灶體征者,應高度懷疑有急性硬膜下血腫的可能,應及時行輔助檢查進行確診或協助診斷,已出現意識障礙及典型小腦幕切跡疝表現時,可依據受傷機製及臨床表現確定血腫可能性最大的部位,快速細鑽鑽孔探查,若有血腫則放出其液體部分早期減壓。
另外,對小兒及老人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的診斷,應注意其臨床表現各具特點;小兒腦受壓症狀出現較早、較重,有時腦挫裂傷不重但腦水腫或腫脹卻很明顯,易有神經功能缺損,癲癇較多,預後較成人差;老年人因血管硬化、腦萎縮,腦的活動度大,故輕微頭傷也可造成嚴重損害,故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多屬對衝性複合型血腫,常伴有腦內血腫,雖然腦水腫反應不如青年人重,但組織修複能力差,恢複慢,並發症多,病死率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