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房性骨囊腫症狀診斷
骨囊腫常位於肱骨和股骨上幹骺端,年齡大的患者常位於髂骨、跟骨和掌蹠骨。約2/3的病例無任何症狀,1/3的病例局部有隱痛、酸痛、輕壓痛,少數病人局部包塊和骨增粗,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生或反複發生病理骨折而就診。囊壁多因外傷甚至病理骨折後意外發現。除外傷外一般沒有疼痛。股骨上端病變常因步態異常才引起注意。
發病部位以長管狀骨幹骺端最多見,肱骨和股骨近端為好發部位。55%在肱骨近端,25%在股骨近端,其他部位股骨遠端、脛骨近端、橈骨遠端、跟骨、肋骨,少數見於掌骨、鎖骨、骶骨、恥骨和坐骨、髂骨。
跟骨部位骨囊腫,多位於跟骨的前中部,下中多於上部,相當於後關節麵的前下方,偏跟骨外側,占1/2~2/3的寬度。
髂骨部位骨囊腫,往往呈巨大的膨脹性隆起,囊壁上有骨脊結構亦可有小腔,需與動脈瘤樣骨囊腫相鑒別。
骨囊腫多起自幹骺端靠近骺生長板,由於骺板的正常新骨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囊腫逐漸向骨幹方向移位。這種移動取決於正常骨的生長能力,在肱骨近端則移動大於肱骨遠端。在股骨近端則小於股骨遠端。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病人多無明顯的症狀,勞累後感到隱痛,病變在淺表部位可捫及一骨性隆起、局部可有或無壓痛,因此,常被忽略。約有2/3的病人發生病理性骨折。骨折經治療後可正常愈合。肢體常發生內翻、短縮畸形,多因病理性骨折後發生,也有因病變局部骨質強度減低負重而造成,亦有因骨骺軟骨的破壞而造成發育性畸形。
臨床上將骨囊腫分為兩型。Jaffe認為骨囊腫在骺板附近,主要是生長的、活躍的囊腫稱為活動型。遠離骺板的生長能力比較小,稱為潛伏型。Makley和Joyce認為4歲左右,病變靠近生長板,並逐漸向幹骺端移行者稱為活動期骨囊腫,年齡在8~13歲,病變幹骺端中部或骨幹稱為靜止期骨囊腫。
1.活動型(活動期)
囊腫與骨骺線接近,距離小於0.5cm,年齡在10歲以下。
活動型骨囊腫說明病變正處在不斷發展、膨脹的過程中,任何方法治療,都易複發。手術後病灶複發率很高,約50%。Makley指出10歲以下,X線表現活動期骨囊腫病人,經外科手術治療複發率高達88%。Oppenhem和Galleo指出此期手術的並發症主要為生長障礙等,發生率達17%。Shiudell等測定活動期囊液的前列腺素E2水平明顯升高,說明囊內液體在使囊腔存在中通過破骨細胞活化因子的刺激起一定的作用。
2.潛伏型(靜止期)
囊腫距離骺線較遠,距離大於0.5cm,年齡10歲以上。
潛伏型骨囊腫,病變很少有進展趨向,病變可遠離骺線在幹骺端中部或骨幹部位,囊腫多呈單房,有時為多房。此期治療後的複發率較低。Neer對比了肱骨上端67例活動型和28例潛伏型骨囊腫的複發率,相差並不明顯。
累及骨骺的骨囊腫很少見,病變跨於骨骺及幹骺端間,膨脹性改變輕,發展慢,發病年齡較大。多見於肱骨近端及股骨近端。治療後對關節功能影響不大,穿過生長板的骨囊腫可發生生長障礙,造成各種畸形,如內翻、成角、短肢畸形等。
本症的診斷主要靠X線檢查和病理活檢。典型的骨囊腫診斷並不困難。兒童期突然發生病理性骨折,並有“落葉征”可確診。X線檢查,某長骨(肱骨上端、股骨上端)在骨骺線的偏一側,位於幹骺端的中央,有一梭形膨脹的透明陰影,其邊緣由變薄的骨皮質完整的包繞,界線清楚,腔內可有不規則的骨脊間隔則可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