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腫瘤多發生於下瞼,約占全部病例的2/3,內眥部和上瞼各占15%,外眥部最少,約為5%。
結節潰瘍型基底細胞癌臨床最為多見,表現為高起,外觀呈堅硬的“珍珠樣”結節,表麵毛細血管擴張。隨著結節逐漸長大,中央發生潰瘍,緩慢向周圍發展,周圍邊緣隆起增厚呈鑲邊狀,又稱頑固性潰瘍。
色素型基底細胞癌形態學上與結節潰瘍型相似,腫瘤呈結節或結節潰瘍,但有黑色素沉著,呈灰藍或灰黑色,可被誤診為惡性黑色素瘤。此二型基底細胞癌在發病年齡、性別、位置、病程和複發率方麵無明顯差異。
硬斑或硬化型基底細胞癌呈灰白色硬性斑塊,邊界不清。由於呈扁平狀,臨床上不易被發現,一般不形成潰瘍。然而該型病變具有侵襲性,可以侵及深層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竇。結節潰瘍型、色素型和硬化型易發生於麵部。表淺型可發生於眼瞼,但更多見於軀幹,病變常為多發性,外觀呈紅斑鱗屑樣斑塊,周界可呈細珍珠樣,可向周圍擴散,邊界尚清。可伴有淺表潰瘍和結痂。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如結節潰瘍型具有邊緣隆起和中央潰瘍的特性,色素型可見色素沉著。但明確診斷還需活檢經病理組織學確診。影像學檢查有助於確定病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