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特征:
1、HGV感染者可能有6種轉歸:①病毒很快被清除,機體呈一過性隱性感染;②病毒慢性攜帶,但無臨床症狀,為正常攜帶狀態;③出現急性肝炎表現,但很快恢複,病毒被清除,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降至正常水平;④延遲恢複,ALT有間歇性增高;⑤病情遷延,反複發作,形成慢性肝炎;⑥可能引起暴發型肝炎。
2、庚型肝炎臨床特點表現為急性肝炎特點,也可在暴發型肝炎中流行,其表現缺乏明顯特異性,有一般病毒性肝炎的症狀和體征,例如納差,惡心,右上腹部不適,疼痛,黃疸,肝腫大,肝區壓痛等。
3、HGV的急性感染 大多數HGV急性感染呈亞臨床型或無黃疸型,僅約59%的HGV感染顯示有轉氨酶的升高,其他則可能是“健康”攜帶者和靜止期的病人。HGV可通過輸血途徑導致輸血後肝炎。
4、HGV的慢性感染 慢性庚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齡較高,分布在53~68歲間,在這些患者中,大多數在確診為肝硬化的一年中死亡。有學者認為,庚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可能低於丙型肝炎,到發生肝硬化需要較長的時間,但一旦發生肝硬化,病情進展極快。有研究發現,HGV的檢出率在ALT正常供血員與ALT異常供血員之間無明顯差異。這一結果也提示HGV慢性感染並不導致肝功能損害或慢性肝炎。
5、HGV與暴發型肝炎關於HGV引起暴發型肝炎的問題,尚有爭論。一些報道在非甲~戊型暴發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檢出HGV RNA,認為HGV可引起暴發型肝炎,患者臨床上表現為亞急性經過,除個別患者很快發生昏迷外,多數患者從出現症狀到昏迷均經過14~19天,有持續的ALT波動及血清膽紅素的增高。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不同的論點,他們在9例非甲~戊型暴發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未能檢測到HGV RNA。以上研究結果出現的差異,一方麵是由於研究的病例樣本太少,另一方麵可能是HGV毒株的變異所致。此外,也應考慮HGV感染並不導致暴發型肝炎的可能性。
6、HGV與HBV和HCV的重疊感染 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顯示,HGV與HBV和HCV的重疊感染較為常見,感染率較高,尤其是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重疊感染率更高。3種病毒的共同傳播特征有助於解釋為何有較高的重疊感染率。
二、診斷:
1、目前HGV感染的實驗室診斷主要是運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來檢測血清中HGV RNA以及用酶聯免疫試驗(EIA)檢測血清中抗-HGV抗體。人或動物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後約1周左右,血清中可檢測到HGV RNA,一般於感染3周才出現抗-HGV抗體陽性。因此,RT-PCR法可作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國外報道EIA法與RT-PCR法的陽性符合率僅為3%~18%,不宜作為HGV感染的實驗室診斷。但最近我國自行研製的抗-HGV EIA法與RT-PCR法的陽性符合率可高達60%,可望用於HGV感染的篩查。
2、確診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目前檢測方法包括排除法,非行異性檢查法,抗hgv檢測及hgv-rna檢測等,後二者的檢測最為準確;一般來說,庚型肝炎病例大部分呈急性過程,經休息,護肝治療可獲痊愈,隻有少部分可能發展成為慢性肝炎;至於是否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癌,目前尚不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