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膠性腸病症狀
對長期腹瀉、體重減輕的病例,應警惕小腸吸收不良的存在。診斷麥膠性腸病首先要與其他腸道器質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鑒別。根據糞脂、胃腸X線檢查,各項小腸吸收試驗醇溶麥膠蛋白等抗體測定,內鏡以及小腸粘膜活組織檢查可初步作出診斷,然後經治療試驗可說明與麥膠有關,才能最後確定診斷。
本病的臨床表現實質上是由營養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而致的營養不良綜合征群,臨床表現差異很大,相當多的病人症狀很輕,不易覺察,成人患者的表現可不典型,常見的症狀和體征如下:
1、腹瀉、腹痛
80%~97%的病人有腹瀉。典型者呈脂肪瀉,糞便色淡、量多、油脂狀或泡沫樣,常飄浮於水麵,多具惡臭。每日大便次數從數次至十餘次。多數患者有經常性或間歇性腹瀉;少數早期或輕型病例可無腹瀉,甚至可有便秘,常可被漏診。腹痛較腹瀉少見,多為腹脹痛,常在排便前出現。腹部可有輕度壓痛。有些病例有明顯腹脹、惡心和嘔吐。
2、體重減輕、倦怠乏力
程度不一,幾乎為必有的表現。消瘦、乏力主要因蛋白質、脂肪等吸收障礙,另脫水、缺鉀、食欲不振也是重要因素。嚴重病例可呈惡病質。
3、維生素缺乏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鈣和維生素D缺乏可致手足搐搦、感覺異常、骨質疏鬆、骨軟化並可引起骨痛。維生素K缺乏可致出血傾向。維生素B族缺乏可致舌苔、口炎、口角炎、腳氣病、糙皮病樣色素沉著等。維生素A缺乏可致毛囊角化、角膜幹燥、夜盲等。半數以上病人有貧血,並伴有凹甲。少數病人可有肌肉壓痛及杵狀指(趾)。
4、水腫、發熱和夜尿
水腫常見,發熱多因伴發感染所致。發病期夜尿量多於晝尿量,可有IgA腎病、不育症、出血傾向。